青海玉树
墙体广告 火辣辣的阳光透过云层毫无保留地洒向地上,公路两边,一头头牦牛悠闲自得地享受着美味的青草。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上拉秀乡才羞答答露出她的面容。
“喏,那位即是乡长!”顺着介绍者手指的方向看出去,六七个藏族汉子正聚在乡政府的大院里商议些啥。可一眼扫过去,竟看不出究竟哪位才是乡长格扎。
“你好,我即是格扎!”就在记者手足无措之时,主人公呈现了。灰色夹克,黑色西裤,从身上的尘土中不难看出,这个乡长“接地气”。
上拉秀乡是一个纯牧业乡,牧民收入的首要来源即是挖虫草。去年,全乡8个村12862人,人均收入6052元,与全市别的城镇相比,处于中流。
“我是2014年年头才到这儿的,时刻不长,两年半!”格扎笑了笑,接着说:“但我在底层,干了二十多年。”
“那聊聊您在这儿的作业吧!”听到记者的这个疑问,格扎来了兴趣。
“咱们在加桥村成立了一个野血牦牛基地。”格扎介绍道。
一直以来,加桥村的开展即是上拉秀乡的一个缩影。由于收入构造单一,虫草的市场
价格一旦发生动摇,直接影响着全村牧民当年的收益。
当格扎经过造访了解到这个状况后,下定决心要改动这种局势。可路究竟怎么走?
“本来,这儿地多,但载畜量不高,并且交通便当,就应该干咱们牧民的老本行——养牛!”格扎顿了顿,接着说:“改进品种,养野血牦牛,建基地!”
说干就干,为了保证野牦牛的质量,格扎和村干部一道去了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实地调研,对比考察,跑了五六趟之后,200多头野血牦牛顺畅拉到了加桥村。
“一开端老百姓都不信赖,总觉得家家户户都养牛,你们这基地就比咱们强?本来,他们都不知道改进畜种的重要性,果不其然,几个月后,野血牦牛的体格显着比村上的牦牛大,本来有所置疑的那些牧民,这才动了心!”说起基地树立之初的状况,加桥村的村支部书记尕玛松保浮光掠影。
就这样,原先不被牧民看好的基地迅速开展起来,入股的牧民从一开端的2户一会儿增加到48户。
仁青尼玛是村上的贫困户。一无牧场二无家畜,一家五口的日子首要靠政府救助。得知这个状况后,格扎找到了他。
“乡长问我日子过得如何,我说穷,出门都抬不起头。他指着我的三个孩子问我,想不想让他们跟你相同,我摇了摇头。”仁青尼玛说着,有些激动。“我通知他,我没有牛羊,也没有牧场,压根不会放牧,可他通知我,我教你!”
就这样,格扎带着他,跟他分享自个放牧的经验,一段时刻后,手把手的把他教成了基地的放牧员。
“我和我的老婆都是基地的放牧员,每个月有三千块钱的收入!”说起如今的日子,仁青尼玛的腰杆挺直了。当记者问他往后的打算时,正在牧场放牧的他坚决的说出了自个的想法。“我想多存点钱,自个买几头牛,继续开展!”
更松扎西是加桥村的“第一书记”,他通知记者,在精准扶贫的作业中,他将村上的73户贫困户悉数归入到基地中去,用帮扶资金采购牦牛翻滚开展,目前,共收益20万元。
当然,在上拉秀乡,旧貌换新颜的不只仅只有加桥村,曲新村的绵羊基地也开展的如火如荼。
“基地树立之初,咱们结合了扶贫资金,买了300只羊,后来又投入了村上的20万元作为团体入股,采购了200多只羊。如今,基地的规划现已达到了2000只,是玉树市规划最大的绵羊基地。”格扎笑着说,开展的眼光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效益,在牧区,生态维护的含义分外严重。而格扎,也恰是看准了这一点,协助日玛村走上了一条以生态修复为主的脱贫之路。
作为上拉秀乡的要点贫困村,日玛村的84666.66公顷牧场中,70%需求管理。依照方案,本年要完成6666.66公顷的黑土滩管理使命,而村上的牧民怕影响自个的牛羊,不愿意合作。为此,格扎挨家挨户做作业,从本身到儿女,从本年到下一年,一边对比,一边动员。几天下来,牧民更次赞同了。他家有26.66公顷牧场在本年的管理范围内,为了合作管理作业,他自动在别的当地租了33.33公顷牧场放牧。“乡长说得对,早一年管理,牧场就早一年康复。这不只仅是为了咱们自个,咱们也要为咱们的孩子考虑。”就这样,涉及到的100多户牧民都和更次相同,赞同了本年的管理方案。
“本年是老天都在照料咱们!”格扎开玩笑地说:“刚撒完草籽没几天就下雨了,草长得分外好!你看我之前拍的相片。”公然,在他的
手机中,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在阳光下分外新鲜。
“看来只需跟牛羊有关,您就内行!”
“本来,你不知道,在咱们乡上,牧民们都把他叫放牧员!”加桥村的村委会主任尕松才仁不由得玩笑道。
“那您介怀这个称号吗?”记者问。
“这可代表着一种信赖!”格扎说。“对了,如今都在开展旅游业,玉树这几年的旅游气势越来越猛。下一步我现已方案好了,走畜牧业和旅游相结合的路子,依照村上的特征,开展生态旅游业!”格扎笑着,又开端分享起了他要带领牧民致富的新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