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墙体广告 1904年四位金石名家团聚西湖边,研讨印学并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到今日西泠印社已变成“全国第一名社”。百年开展中阅历了如何风雨?结社之初又有如何的非凡故事?
9月30日上午,由西泠印社、
浙江美术馆和日本篆刻家协会联合主办的“西泠四君子——丁仁、王褆、叶铭、吴隐书画篆刻著作展”在
浙江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是西泠印社初次举行包含四位创始人艺术成果的大展,也是对印社草创期间历史的一次全部收拾和回忆。
展览还格外邀请四君子的后人丁利年先生(丁仁之孙)、王乃康先生(王禔之孙)、叶金池先生、叶明华女士(分别为叶铭之孙与孙女)、丁如霞女士(丁仁孙女,吴隐外孙女)到会。丁利年是西泠印社社员,他一直在收拾有关祖父包含书法、篆刻在内的各种材料,这些年则多着力于祖父的诗词著作。关于本次展览,丁利年先生说:“我终身穷索苦求,搜集研究祖父的诗书画印,现在总算聚沙成塔,我感到十分欣喜。”
“展览全部展现了四位创始人的艺术面貌和成果,如此体系全部地展现‘四君子’书画印艺术成果,在西泠印社历史上也是首次。”闻名书法家陈振濂告诉记者。从以“四君子”为代表的创社者们开端,西泠印社宏扬国粹的精神代代相传,历经年代变迁变成现存最早、影响最广泛、成果最大的民间艺术集体,被世人称为“全国第一名社”。
据悉,除全部展出四位创始人的书画印著作,本次展览的另一亮点是宝贵的文献材料。这些宝贵的老照片和初始捐赠账册是首次在西泠印社大型展览中集中出现。
这些宝贵的老照片让观众能看到,早期西泠印社社址的变迁轨道和先贤们在孤山雅聚、郊游的活动局势。
“四君子”对西泠印社的奉献是无与伦比的。陈振濂先生评估:“总体说来,丁仁有定位之功,王福庵有标明之绩,叶铭有看护之劳,吴隐有联络之力。这四位名家,对西泠印社而言,可谓是相得益彰,相得益彰。”
这些年,西泠印社不断加强海外交流,进步世界影响力,不只与东亚和东南亚汉文明圈坚持杰出互动的局势,还把印学交流活动扩展到法国、美国、土耳其、西班牙等国家,开展本地的汉学家、印学文明爱好者变成西泠印社的社员。
这次展览将继续到10月9日,为期10天。除了在
浙江美术馆举行特展以外,下一年该展览将会到日本进行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