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墙体广告:今年,天津市作为农业部肯定的全国首批“农业物联网区域实验工程”实验区(天津、上海和安徽)之一,正式启动施行了天津农业物联网区域实验工程。近日,记者与天津市设备农业气候技术研发中心的技术人员一同,走进坐落在武清区的设备农业气候效劳示范基地,亲眼鉴证了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农业气候效劳。
700平方米大棚 只需一人管理
刚一走进一座7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便感遭到暖和。这里的黄瓜、西红柿、紫甘蓝长势喜人,蔬菜棚只要一人管理,由于里面装上了一个小小的传感器,棚内温度高了它会发出正告,土壤湿度低了它会提示,并能精确地“说出需求”,而过去,农民们只是凭仗经历判别。大棚门边墙上的电子显现屏幕上显现着“温室小气候实时监测数据”。这些数据每隔10分钟就实时传输一次。在黄瓜种植区,记者见到了几个螺旋状的白色封锁式小桶,一个标有“农田小气候观测仪”的小铁盒,上面架了很多线缆,这样的监测仪器棚内有七八个。这些小桶或者铁盒里面都有一个感应器,主要实时监测气温、空气湿度、总辐射度等八种气候要素数据。
11个区县已装置了 23套实时监测系统
在蔬菜大棚的顶部,每隔几米就有一个监控摄像头,摄像头的自动拍照功用,能够依照设定的时间自动上传所拍摄的照片给管理中心,便于监测病虫害。在离蔬菜大棚不远处的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天津市设备农业气候技术研发中心在这里设置的“物联网实验研讨平台”,经过互联网能够调取天津市各个联网实验基地温室监测气候数据和照片材料,以至经过智能手机以及可以衔接互联网的电脑均能监测到。该效劳平台可以经过自动剖析以及与历史数据、大棚外气候数据的比照处置,反演出大棚内小环境的气候预告,最终将农业气候信息以及特殊天气预警信号经过电子显现屏、网站和手机短信等途径反应给农户。
农户们只需求轻点鼠标或者经过智能化手机,就能看到棚室内,土壤、空气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相关信息,并能完成远程控温、控光等,按动按钮,开启大棚增温、启动卷帘机,增加光照等都没有问题。将来,浇水、施肥等农活也都能够由物联网完成,农户们只需做些无法替代的手工劳动。研发中心还在本市局部水产养殖基地设置了监测仪器,主要检测水温、溶氧、PH值等状况,这些关于鱼、虾等生长环境十分关键,目前能够做到数据每隔几分钟实时传输。
天津市设备农业气候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已在11个区县装置了23套实时监测系统,数十套非实时监测设备,树立了较为完备的现代农业气候观测网络,为精确监测预告现代农业气候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