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墙体广告 浙北山区的安吉县是中国漂亮村庄建造的发源地、全国首个生态县、“联合国人居奖”唯一取得县。这些年,安吉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将规范化作为首要载体,发明由“景美”向“人美”转型的漂亮村庄升级版。
坚持建造规范化
安吉生态优势明显、地域特征明显,全县植被掩盖率为75%,森林掩盖率为71%,水质到达国家三类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公分1200个。
2008年起,安吉环绕“一个规范、四个方面、三十六项方针”立异展开漂亮村庄规范化创立作业。
2010年,国标委颁发安吉“国家级中国漂亮村庄规范化创立演示县”后,安吉相继拟定了漂亮村庄规范体系并发布了近20个漂亮村庄建造当地规范规范,掩盖了漂亮村庄建造的各个方面,并由此提炼出《漂亮村庄建造规范》省级规范。
2014年4月,安吉作为中国第一批39个村庄综合变革规范化试点项目之一,开启了村庄综合变革漂亮村庄规范化试点建造,以45项新方针发明漂亮村庄升级版,并主导拟定了《漂亮村庄建造攻略》GB/T32000-2015国家规范。
2015年5月,《漂亮村庄建造攻略》正式发布,该规范是中国首个辅导以村为单位的漂亮村庄建造的国家规范。10月,“中国漂亮村庄规范化研究中心”在安吉成立,标志着漂亮村庄规范化建造由国家规范向国际规范转化。
在规范化进程中,安吉既重视规范的统一性,又着重分类施行的差异性。与时俱进修订完善了45项查核方针,依据方针内容进行规范化转化。在此基础上展开规范化需要剖析,经过搜集、结合、提炼、完善有关规范,构成涵盖700余项各级规范、规范的漂亮村庄规范化体系。
坚持漂亮常态化
在“两山”理论的起点上,安吉县以规范为引领,使用特有的天然禀赋和人文资本,着力发明漂亮村庄升级版,完成人居环境美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文化日子美起来。
环境整治是“美”的第一步。安吉在全国首先施行村庄日子污水处理工程,经过施行《村庄日子污水处理技术规范》《水环境漂亮村建造规范》等规范,90%的行政村展开村庄日子污水处理,无害化处理率为92.3%;15个城镇悉数建成集镇污水处理设备,建成全国首座村庄日子污水处理展现馆。
安吉的村庄日子污水治理已变成漂亮村庄建造中的一个样本。2015年,安吉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县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县出境接壤断面水质安稳坚持在二类水体以上。
安吉在全省首先发动村庄日子废物收运体系,施行《村庄日子废物处理技术规范》系列规范,在全县7个城镇、84个行政村展开村庄废物分类减量试点作业,全县村庄日子废物搜集掩盖率到达100%。
漂亮村庄建造,关键在于“美”得要像村庄。经过近8年的建造,安吉已建成漂亮村庄精品演示村12个,精品村164个,重点村12个,特征村3个,创立掩盖面到达95.7%,呈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大格式。
发明漂亮村庄“升级版”,不只仅是村庄的环境美,更应重视基础设备和公共效劳。安吉在全县9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规范化劳作保障渠道,建成村级便民效劳中心205个,构成掩盖全县的“2公里便民效劳圈”。村庄公共效劳体系不断完善,完成村庄联网公路、城乡公交、劳作就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11项公共效劳全掩盖。
为稳固开展效果,安吉不断构筑起生态文明的“准则屏障”,让漂亮村庄一向“美”下去。目前,安吉已托付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促进会编制《安吉县国家生态文明建造演示县计划》,继续增强生态文明“安吉形式”的建造内涵和演示引领效果。
推动产村交融化
在刚刚落幕的G20
杭州峰会中,以竹业和椅业为代表的“安吉制造”完成了首要场合全掩盖。作为中国漂亮村庄建造的发源地,安吉一直将可继续开展摆在首要方位,将完成“村庄美、农民富”视为建造漂亮村庄的最终方针。
经过漂亮村庄创立,安吉强化了工业支撑。一、二、三工业完成统筹推动,变成全国休闲农业与村庄旅游开展的演示和标杆。一起,安吉发动创立了
现代农业综合区等一批农业工业园区,完成一产“接二连三”“跨二进三”的工业互动方针。
休闲农业鹤立鸡群,100多个农业园区变成景区,农产品变成礼物,其中,安吉白茶本年产量到达22亿元;生态工业异军突起,108万亩竹林发明了180多亿元的产量,以占国内1.8%的立竹量发明了20%的国内竹产量,安吉椅业也从块状经济走向
现代工业集群,年产量达280多亿元;村庄旅游厚积薄发,年招待游客1500多万人次,完成旅游收入150多亿元。
漂亮村庄,更美在文明风气。安吉县目莲坞村,去年底,村里经过揭露推举成立了业主委员会,担任查看清洁、宣扬废物分类、给每家每户打分评比。乡民自觉参加村庄办理,不只美了村庄,也丰厚了乡民的业余日子。村里组建了门球队、地掷球队、草根乐队,乡民们天天在文化礼堂吹拉弹唱、看书读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在规范化理念的辅导下,安吉展开了“漂亮家庭”“漂亮社区”“漂亮校园”“漂亮
公司”等一系列生态教育工程,引导每个个体自觉变成“漂亮”的组成部分,让每家每户都有生态文明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