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墙体广告 在商业街、在地铁站,你也许常常遇到扫二维码送礼物的活动;在网络购物、超市购物时“扫一扫”付款简略方便,但你可知道,乱扫二维码存在很大安全危险。
今天,
武汉警方发表,求兼职的汪先生误扫群友发来的二维码,当即被“扫”走6700元。警方提示,扫描二维码要具有这些安全防备知识。
两次“扫一扫”丢失1.7万元
市民汪先生是
武汉某轿车零部件工厂工人,喜爱网购,加入了一个网购群。本年9月23日,网购群里一个生疏的群友发了一条音讯:“有想做网上兼职的能够私聊我。”
只需能够上网,动动手指就能够挣钱。汪先生有些心动,他私信回复该网友:“我想做。”随后,汪先生收到对方发来的一个表格,除了要他填写一些个人信息外,上面还写着网上兼职刷单的流程和返现的赢利。
操作简略,赢利也客观,汪先生很是心动,当即表明“我要做”。这时,对方发来一个二维码,请求汪先生扫一扫。汪先生以为是网上兼职入职流程,想都没想就扫描了这个二维码,很快收到提示音讯,自个的付出宝被转走6700余元。
兼职还没开端,钱就被转走了,汪先生赶紧问询对方因素。对方称这是预扣款,假如想处理回款,需跟其同事联络,随后发来一个QQ号,要汪先生加为好友。
增加好友后,汪先生又收到一个二维码,说是扫了以后能够处理回款。着急取回自个的钱,汪先生当即扫了二维码,可他并没有收到回款的提示音讯,自个的付出宝余额转走了10300余元。
处理回款,钱却被转走了,汪先生意识到自个上圈套,所以当即赶到派出所报案。
危险!肉眼无法辨认二维码真伪
“二维码,实际上即是一个网址连接经过加密转换成的图像。”
武汉市
公安局网安支队民警张斌介绍,当时很多软件都能够生成二维码,制造比较简略,但人眼无法辨认二维码的真伪、用处,及其间是不是隐藏有木马病毒。
张斌介绍,现在经过二维码施行欺诈的方法首要有两种:
一种是拐骗受害人经过扫二维码进行网络付出。不法分子打着网络兼职刷单、网上购物等幌子,拐骗 受害人运用付出宝等网络付出软件扫二维码,这些二维码通常对应的是不法分子指定的付出账户,受害人扫码后即进入转账操作,名义上是受害人经过网络渠道购物 付款,实际上是将资金转入特定的账户。
另外一种不法分子运用了人们爱占小便宜的心思,运用一款二维码生成器,将黑客病毒程序连接在二 维码上,然后再以"扫码送礼、扫码中奖"为钓饵,拐骗受害人扫这些二维码。一旦受害人扫了二维码,不法分子会将
手机木马病毒植入受害人
手机,并主动获取手 机号、卡号、暗码等私家信息,从而将受害人付出宝等账户上的资金转走。
"第二种欺诈方法更为可怕,"张斌说,扫码后,不只会形成个人信息的走漏,还会给自个带来资金丢失。
警方提示:不要用付出软件直接扫码
那么,如何防备二维码欺诈呢?张斌为市民支招:
一是为
手机装置安全软件。“带有木马病毒的二维码,首要对于的是无安全防护的
手机用户。”张斌介绍,为
手机装置安全软件,并设置为定期更新模式,保证杀毒软件病毒库处于最新状况,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处理各种木马病毒。
二是不要直接用付出软件扫描二维码。张斌建议,尽量运用微博、微信的“扫一扫”功用进行扫描二维码,假如其间隐藏危险,
手机会有安全提示。此举也能够协助辨认二维码用处。
三是网上购物事前商定付出方法。无论是网上购物,仍是线下扫码付出,都要事前与商家商定付出方法,网上购物尽量挑选诺言较好的第三方付出渠道,“未购物就付出必定有疑问”,张斌说。
四是不要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在扫码前,应承认该二维码是不是出自闻名规范的载体,不要见“码”就扫,不随意接纳非官方网站的二维码或连接,用于网购的银行卡内不要存入过多的现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