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墙体广告 昨天,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进98岁李声英白叟在百步亭悦秀苑37平方米的廉租房时,二儿子陈文森正给她喂水。墙上一张由本报记者拍摄的留念新中国建立60周年勋绩
湖北100人的合影,提醒了她的特别身份。
勋绩
湖北100人是本报2009年进行的评选活动,其时李声英替她爸爸领奖,她的爸爸是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辛亥革新功臣李书城。李书城的弟弟李汉俊是中共一大代表,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即是他家公馆。李书城1949年保护
武汉地下党的活动,促成
武汉解放。
低沉的部长女儿三代人挤一套斗室
李声英尽管听力欠好,但思想明白。她说家里没啥钱,但爸爸留下家训“再难也不能向国家伸手”, 她也一向这么教训儿孙。早年李书城为了革新到处奔跑,李声英和爸爸也是聚少离多。1949年新中国建立,李书城到北京出任农业部长,李声英也想跟去,但父 亲却说去北京是为国公干,她已成年,“好儿女志在四方”,让她留在
武汉。
后来,李声英在
武汉当了一名小学老师,成家后生了5个儿女,所以辞去职务回家照料孩子。邻居们很少人知道,这个和他们天天一同买菜的家庭主妇,竟有一个当部长的爸爸。
李声英搬过几次家,丈夫逝世后,她和二儿子陈文森一家住大智路一套32平方米的房子。李声英每 月只要很少的抚恤金,但却从没动过“找联系”的想法。因为她一向记得爸爸逝世前说的话:“莫怪我,没给你们留下钱,留下的只要对国家的一片心,你们要好好 学习,好好作业,为国效能。”
外公给孙子的礼品是几块舍不得吃的饼干
在陈文森的形象里,外公是一个慈祥而俭朴的白叟。1960年外公来
武汉开会,特意接他们一家人吃饭。其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饭菜很简单。外公特意给他带来了一份礼品,是一个小纸包,翻开一看,是几块饼干。本来这是国家给出差干部发的误餐补助,外公舍不得吃,就留给了他。
现在62岁的陈文森经历过上山
下乡,回
武汉后在江岸灯饰电器成套
公司做调度。他说爸爸逝世后母 亲收入不高,家里房子小,他人都劝他说他外公在
武汉有很多当领导的老朋友,他可以去找找联系,但他都没有去。“其时咱们都在上班,日子虽不富裕,但比小时 候仍是好了不少,妈妈从小就教训咱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动日子。”
全家紧记家训信任明日靠自己创造
2009年,孙子陈龙把李书城的故事写了一篇稿子,投到本报勋绩
湖北100人评选节目。咱们才 知道,李书城的后人竟在
武汉的街巷里过了60多年的平平日子。在政府的帮助下,李声英在百步亭悦秀苑请求到了一套37平方米的廉租房,2011年又办了社 保,每月有1700多元收入。
上一年,陈龙买了一套房,每月要还3000多元的房贷,陈文森也在帮儿子还贷。“新房大概80平方米,负担是比较重,但想着咱们的日子在一天天变好,就很高兴。”神往着将来,陈文森说,全家都紧记家训,靠自己不“拼爹”,一家人劲往一处使,夸姣的明日靠自己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