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墙体广告发布 “我觉得鲍勃·迪伦是一个健康的知识分子,他不需求这个奖进行加冕,得不得奖无所谓。”张楚笑着说。本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并未挑选夺奖抢手叙利亚诗人 阿多尼斯,而是把奖项颁发了一位“写歌像写诗一样”的歌谣歌手鲍勃·迪伦。近来,人民网记者独家对话张楚——这位曾是“魔岩三杰”之一的音乐人,听听他对 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观点。
谈获奖:迪伦不需求诺贝尔奖加冕 他得不得奖无所谓
有人说,张楚是独具人文气质的歌手,他的歌词有着浓厚的
现代诗歌滋味,宛转而深邃,他用歌词这一边际文学方式表达着自个的思索与体验。迪伦获奖后, 微博有人笑称“下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说不定就是我国音乐人张楚。”对此,张楚说,“我觉得我跟他不同还挺大的,我是第三世界的,人家是发达国家的。不过 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健康的知识分子,他不需求这个奖进行加冕,得不得奖无所谓。”
谈跨界:迪伦不算跨界 文学性对比显着
本年是“跨界”之年,许多综艺节目都瞄准了“跨界”梗,诺贝尔奖也玩了一回跨界,让人大喊意外,颁奖词说,鲍勃·迪伦“在美国巨大的歌谣传统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意表达”。
张楚表明,本来迪伦不算跨界,他的歌词量在那儿,“他的文学性对比显着。”迪伦曾出书过他的歌词合集《歌词:1962-2001》,而早在1971 年,他就出书了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小说《塔兰图拉》。他仍是位列传作者,2004年,他的自传《像一块滚石》出书,登上《纽约时报》年度榜,还被提名美国国 家图书奖,媒体将其与《在路上》相提并论,赞其写作方法直追普鲁斯特。2007年,普利策奖将特别贡献奖献给他,虽然我们公认“迪伦不需求普利策,是普利 策需求他”。 实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端,鲍勃·迪伦出过40张专辑、写过超越400首歌曲,沿着反叛独立、民权运动、嬉皮士、垮掉的一代、亚文化 这些标签,他的创造史几乎是美国若干代人的精力成长史。
2011年4月6日,70岁的鲍勃·迪伦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开唱,这是他首次在我国表演。当日的工体座无虚席,许多媒体甚至用“朝圣”一词来描述中 国观众。张楚也观看了这场表演,令他形象最为深入的是迪伦的低沉,“他在一个十分考究音乐张力的年代把大剧场布置成了酒吧,灯火也是那种感受。没想到他的 特性这么朴素。” 鲍勃·迪伦的成名曲是上世纪60年代创造的《答案在风中飘扬》,许多人是听着这首妇孺皆知的美国歌谣长大的。当记者问张楚,在他自个的 音乐创造中,是否曾受过迪伦的影响时,他坦言在音乐方面还真没有受过迪伦的影响,“他对我的影响体现在人生观上。”张楚说,赏识迪伦面对弯曲人生的情绪, “他有着客观知道自我的才能,我觉得他是个十分聪明的人。”
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当天,微博音乐界变成了狂欢的海洋,李健、汪峰、左小祖咒等音乐人都发微博进行道贺。张楚表明,这事儿对音乐界来说是个鼓舞, 特别对我国音乐界。由于我国音乐在商业上的价值不行,所以得到的荣誉也不行。许多人都觉得自个需求荣誉的必定,“所以迪伦获奖是个挺积极的事儿,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