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红色三明】红旗漫卷温坊村

【红色三明】红旗漫卷温坊村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6年11月09日 10:11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福建三明墙体广告

  福建三明墙体广告 探访“中央红军村”系列报道 红旗漫卷温坊村红一师司令部旧址——汤氏祖厝
  红军用过的无线电台、电话机等物品
  红军标语
  十一月,深秋时节,记者走进将乐县南口乡温坊村,来到红军当年驻扎、经过的地方探访,从这些遗留的文物里感悟当年的岁月,重温军民情。
  在将乐这个中央苏区县的红色热土上,提及红军活动,南口乡温坊村这个小村落有着深深的红色印记。
  群众心中的“无价之宝”
  南口乡位于将乐县南部。温坊村与南口、松岭两村毗邻,是当年通往明溪、白莲等地的重要通道。
  从将乐城区出发,经过半小时车程,村口的“中央红军村”石碑格外显眼。
  在中央红军村温坊村,坐落着南口苏区纪念馆,无线电台、水壶、算盘、蓑衣、草鞋……每一件背后都有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故事。
  1930年5月至1934年初期间,红一师、红六师、红十九师和东方军先后三次进驻温坊村发动群众扩红筹款,开展游击战争,并在此留下了许多红色记忆。
  扼守将乐通往归化、泰宁的战略通道,守卫蛟湖渡口,加强对水口、黄潭方向的警戒,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扩红筹款,建立苏维埃政权,南口苏区成为连接宁(化)、清(流)、归(化)根据地和建(宁)、黎(川)、泰(宁)根据地的重要通道,温坊村紧邻南口、松岭村,西面经里坊、上仰可到达白莲,南面过舍坑、南胜可同抵白莲,是当时将乐通往白莲、明溪的必经之路,更是抗战的重中之重。
  继续往里面探去,温坊村的几处旧宅坐落眼前。
  “打土豪、分田地”、“彻底武装我们的红色政权”、“红军是工农的军队”、“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循着当地人的指引,残留在墙壁上的多处标语隐约可见。据介绍,这些是红军当年路过这里时留下的。与这样的标语类似,温坊村的多处旧宅墙壁上都可见红军留下的标语。
  “因为它是革命战士写的红色标语,是红军留下的足迹”。简单的缘由,在当地人心中,这几座旧宅便是无价之宝。
  岁月的风霜已使这些标语有些褪色和破损。据当地党史部门介绍,像这样的标语在温坊村共有几十处,是当年红军途经南口乡时在当地书写的。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印记,当地文物部门正在展开抢救和修缮工作。
  孕育革命种子的土壤
  1930年5月,红军小分队第一次进入温坊村。
  红军进入村里后,耐心向群众宣传时势和政治,书写革命标语,同时将村里土豪劣绅家的粮食、财物分送给孤寡老人和贫苦农户。
  为了不打扰群众,他们都住在温坊村的葫芦门庙、真武庙、汤氏宗祠或已闻风而逃的土豪劣绅家,有的甚至在群众的屋檐下过夜。
  “红军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81岁的汤邦伯自幼在汤氏宗祠长大,他时常听父辈人讲起红军在温坊村的故事。
  严明的纪律,为民爱民的言行,使心存疑虑的群众渐渐明白,红军原来是穷人自己的队伍,是来解放穷人的。于是纷纷走出家门,支持红军开展革命活动,并匀出米菜送给红军、主动为他们当向导。当时,村里的青壮年也都积极报名参加了红军。
  红军首次到温坊村,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在温坊老百姓的心里早已埋下革命的火种,亮起希望的曙光,他们无不趐首盼望着红军的再次到来。
  1931年6月22日,红三军团第六师在师政委彭雪枫的率领下,首次解放了将乐县城。6月28日,将乐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随后,红一方面军第一师第二次进驻温坊村。
  由于温坊村地处周边几个村落的中心,人口多村庄大,且交通方便,两面环水,易守难攻,一师司令部机关便进驻温坊村汤氏祖厝,师长李实行、政委吴溉之及警卫班也居住于此。师部无线电台设在紧邻的汤氏宗祠。
  红军的再次到来,温坊村群众无不欢欣鼓舞,纷纷腾出土库、厅堂甚至自己的住房给他们住。一时间,温坊村的上坊、下坊、谢坊等群众家中和真武庙、葫芦门庙里都住满红军战士,处处洋溢着军民一家亲的喜庆氛围。
  在红一师的组织领导下,温坊乡苏维埃政府和游击队成立。
  为防止敌军偷袭,红一师司令部在村头葫芦门、池湖溪桥口及后门山坳等四周设立了哨所,并在后门山上修建了战壕等工事,安排红军和乡游击队日夜站岗放哨。同时和乡苏维埃政府一道,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扩红筹款。
  1933年12月30日,红三军团再次解放将乐县城。次年1月,红军第三次进驻温坊村。
  期间,红军还在温坊村里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他们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思想,开办夜校教唱《红军歌》,在全村的大街小巷刷写革命宣传标语。
  温坊村再次涌动拥军爱民热潮。群众踊跃给红军送米送菜,红军都照价付了款;时值严冬,红军衣被单薄,便经常烧火取暖。听说红军的床铺不够休息,村里的百姓就把自家的门板拆卸下来铺成床板,送到红军驻地。当地群众与红军战士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
  革命精神代代传
  历史的烟云早已消散。父辈的守护换来儿孙们幸福红火的生活。
  “当时是我爷爷帮红军带路,并负责给红军办伙食。爷爷还交代我妈妈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宣传活动呢。”汤俊禄就是温坊村村民汤真生口中的爷爷,他说自己从小就是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
  如今,百姓对党的拥护,对党的深情,在革命老区温坊村依然随处可感。红军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历史,温坊村村民们将永记于心。
  “我们百姓奔小康,永远跟着共产党”、“爱党爱国爱家奔小康,连民连心连情办实事”……多年后的今天,走进温坊红军村,只见家家住洋楼,户户门前贴着红色对联。
  “共产党好!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新生活。”谈起现在的生活,85岁的汤耀和老人连连称赞。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岁月的侵蚀已使当年清晰的墨迹渐渐褪色,但老人讲起当年的故事依旧有声有色,仿佛一切还在眼前。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