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墙体广告 昨天,细雨绵绵、凉风阵阵,同班同学邝倩云像平常相同搀扶着小蕊,两个姑娘共用一把雨伞往学校走去。不论刮风下雨,三年来,邝倩云天天都会接送腿脚不便利的小蕊上下学,正如她对小蕊的许诺:“我做你的拐杖。”这是发生在
长沙工作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长职)南校区人人皆知的故事。
1 邝倩云愿做一根“拐杖”
在长职南校区,你问中职教学部管帐W1401班的邝倩云,或许有人不知道,但只要说“拐杖姑娘”,咱们都理解。邝倩云也以此名号为荣,因为她真的是一根“拐杖”。
小蕊离不开这根“拐杖”。小蕊出生不久就被查出脑瘫,尽管家人倾力治疗仍是留下了腿脚不便利的毛病。刚强达观的小蕊奋发学习,2014年考入
长沙工作技术学院。她决议自个上下学,不再费事繁忙的爸爸母亲接送,家人在学校邻近给她租了一间小屋便利她起居。
出租屋到教室大概半里路,还有一段上坡路,他人走5分钟,小蕊要走上半个多小时。身为班长的邝倩云看在眼里,暗暗下决心,要做小蕊上学路上的“拐杖”。邝倩云住在学校宿舍,天天早上20分钟去接小蕊来教室上课,正午送她回家,下午上课再去接她,放学后又送她回家。
邝倩云的热心与坚持,打动了正本把心裹得结结实实的小蕊,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闺蜜。小蕊说:“我很谢谢爸爸母亲没有抛弃我,也谢谢同学和教师对我的格外照料和协助。”
2 看到小蕊笑就觉得格外美好
得知小蕊天天正午都是吃她母亲早上就做好的饭和一个菜,邝倩云一有空就买些菜到她家里做饭菜给她吃。
邝倩云常常找小蕊谈天,因为本身的格外因素,小蕊说话很慢,动作很慢,兄弟很少。有一次,小蕊和同学闹了对立,自那以后,她变得越来越害怕,就连说话都不敢大声。邝倩云鼓舞她:“你兄弟并不是许多,你现在说话声响越来越小,这么下去愿意同你沟通的人就更少了。你要勇敢地和咱们沟通,这么你才干交到更多的兄弟。”
有了“拐杖姑娘”的协助,小蕊愈加开畅自信了,口齿不机灵的她开端自动和同学们沟通。邝倩云说:“看到她笑着面临每一次困难行走,看到她对日子仍然充满着期望,是一件格外美好的工作。”
3 要接送同学直到一同结业
10月19日晚,大雨路滑。邝倩云的爸爸母亲骑
摩托车从浏阳工业园下班回家,途中意外跌倒当场昏倒,被人发现后送往浏阳中
医院抢救。邝倩云的母亲受轻微伤,爸爸被确诊为颅脑损伤,医生说可能会偏瘫。几天下来,这个家庭花光了一切积储。邝倩云请假去
医院照料爸爸母亲。
长职大专部辅导员刘云收到小蕊发来的一条短信:“刘教师,我刚听母亲说了邝倩云的事,期望咱们能伸出协助之手,谢谢教师替我建议。”
长职敏捷发起了募捐。11月4日下午,该校教师代表前往浏阳中
医院看望了邝倩云一家,并送去了师生们爱心募捐的11000余元。看见自个了解的教师,邝倩云不由得热泪盈眶。她说:“谢谢教师、谢谢同学,小蕊好吗?”
“好!都好!你要刚强,同学们都等着你回去呢!你的室友现在天天接送小蕊,你不要忧虑咱们,要照料好家人也要照料好自个。”
现在,“拐杖姑娘”邝倩云现已回到学校,照旧天天接送小蕊。她说:“我要天天接送她上下学,直到咱们一同结业那一天!”(线索提招供 王先生 获一等奖
有关新闻
儿子塘边洗菜不小心落水在
医院抢救,邻里捐款相助,70岁的李觉安声响呜咽——
谢谢咱们给我儿子第2次生命
长沙晚报讯(记者 颜家文)70岁的李觉安是望城区高塘岭大街高塘社区居民,5日下午,他家突遭飞来横祸,身体残疾的44岁继子罗建波到家门口水塘边洗菜时,不小心失足坠入塘中,被救上来后送往中南大学湘雅三
医院抢救。
罗建波全家总共5口人,爸爸母亲垂暮没有安稳的经济来源,女儿年幼还在读小学,老婆在外打零工,本身残疾无法劳作挣钱,全部家庭基本上靠政府低保救助维持着窘迫的日子。
抢救的第一天,全家仅有的积储7200元钱就花了个精光。李觉安通知记者,在亲朋好友及街坊的协助下,他全家先后筹借了11万余元
医疗费,也已花完。获知罗建波的困难后,14日,高塘岭社区总支第四党小组向社会宣布建议:伸出和睦之手,一同协助罗建波打败病魔。
在昨天的募捐现场,百余名党员连续来到现场,很快就筹集资金3万多元。据介绍,在
医院的活跃抢救下,昨天,罗建波现已苏醒过来了。
接过凝集爱心的募捐款,李觉安声响呜咽:“谢谢咱们给了我儿子第2次生命。”
星城夜谈
同窗友情也是一种教学
庹新岗
我想,“拐杖姑娘”邝倩云和小蕊的同窗友情,应当不只是延续到一同结业的那天,而是会追和顺影响她们终身。这是一份美好的阅历,也是教学的一部分。
三年的鼓舞和陪同,两位姑娘都收获了许多。小蕊变得愈加开畅自信,而邝倩云则在协助同窗的过程中,学会了啥是担任、践诺和无私奉献。更难能可贵的是,当“拐杖姑娘”家里遇到困难时,小蕊第一时间站了出来。这种合作感恩,是感情的天然流露。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品格的健全不只是在书本和课堂上学,还应当从同窗、从教师身上去学。三年风雨无阻的陪同,在她们身上,咱们看到了一股向上的力量。正如邝倩云所说,“看到小蕊仍然对日子充满期望,是一件格外美好的工作。”这是她从学校里学到的,也势必会变成她走向社会,寻求更多美好的坐标。而培育一个达观向上、乐于助人的合格公民,这不恰是教学的真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