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
墙体广告 “晚报《社区周报》吗?咱们社区有位热心的
青海盲演员,他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艺西宁贤孝代表性传承人,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青海官弦代表性传承人,为了解救接近失传的
青海官弦,他一直在免费教育生收学徒,他的这种满满的正能量感动着咱们。”他即是
青海最终的官弦演员——毛延奎,11月16日,南滩办事处新青社区工作人员致电晚报《社区周报》,期望予以重视。
毛延奎:官弦的美不可言喻
当日下午,在南滩办事处新青社区工作人员的引荐下,记者在长江路山水世界小区见到了盲演员毛延奎。毛教师本年61岁,看上去很精力,问寒问暖了片刻后,他就向记者弹唱起来, “子胥其时不用慢,穿戴装扮不用停,头戴了白缨盔兰乌飘洒,身穿了粉白袍绣上团花……”一曲《子胥其时不用慢》是选自《子胥过江》中的一段,说的是伍子胥的故事。毛教师说,
青海曲艺中有“平越官下”的说法,平是平弦,越是越弦,官是官弦,下是下弦,官弦最拿手的即是体现战役情节,演唱时节奏铿锵、旋律平直,它的美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多才演员:拜师学艺传播家风
盲演员毛延奎是海东市合作县哈拉直沟人,自幼父母双亡。15岁时双眼患上角膜炎,后导致双目失明。毛教师说,五六岁的时分,他的爸爸在村里弹三弦,拉板胡、二胡,他就悄悄跟着学,13岁的时分,就能上台演奏了,因为自个领悟好,很快学会了笛子、板胡、二胡、三弦、唢呐、扬琴,17岁时单独来到西宁拜师学艺,前期拜的师傅是大通县长宁镇的李生珍,白日黑夜学唱,唱会以后
下乡村,白日给老年人唱,黑夜给年轻人唱,刚开始一个曲子唱一黑夜,把喉咙唱哑了又唱亮了,打个盹儿再接着唱,唱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唱的曲目都是有关家风家教的,教育了很多人,很受
大众期待,后来他跟着师傅走南闯北,直到师傅逝世。
免费教育:广收学徒传承官弦
2014年8月,西宁盲演员毛延奎被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艺(西宁贤孝)代表性传承人,同年12月,他又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青海官弦代表性传承人。毛教师说,如今在我省,能唱官弦的演员只要两位,一位是70多岁的盲演员刘延彪,另一位即是他。如今从事
青海曲艺的人不多了,学的人也越来越少,特别
青海官弦更加难学,现已到了接近失传的困境。为了解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每到一个当地就责任给大家教,广招学徒,期望有朝一日,自个的“身手”能让人学了去。值得幸亏的是一个小学徒现已入门了,有望把
青海官弦传承下去,对此,他满含热泪地说:“别断线就好,别断线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