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墙体广告 “我要不要留下这个孩子?尽管他不是我亲生的,可他是我一口一口喂大的。”杜鹃嫂抱着女赤军马秋燕的孩子左右为难,一边犹疑一边慢慢走到台下,问询 观众的意见……这是
合肥市蜀山区文化馆和蜀山区戏剧家协会联合创造精心创排的小剧场
黄梅戏《岁岁杜鹃红》。据悉,这也是蜀山区在全国创始
黄梅戏小剧场剧 种。12月初,该剧还在全国小剧场艺术荟萃展演中斩获四项大奖。
据悉,小剧场戏剧在中国已走过十几个年初,京剧、昆曲、豫剧、藏戏、高甲戏、淮剧等十几个剧种都有了小剧场戏剧,但
黄梅戏没有破冰。
本年是建党九十五周年和赤军长征成功八十周年,
合肥市蜀山区戏剧家协会创排了大型
黄梅戏革命历史情景剧《岁岁杜鹃红》。“光道具就有两大货车,每次出门扮演很不便利。”该剧有关工作人员通知记者。
主创人员自费进京观摩学习,对情景剧进行雷厉风行的改善,摒弃大剧场戏剧粗笨杂乱的舞台设备和电子大屏,将14个艺人减成7人,并斗胆将戏剧的 “一赶二”“一赶三”的扮演窍门与布莱希特的间离方法相结合,融入到艺人扮演中……三个月的时间里,剧组两易其版,终究,《岁岁杜鹃红》变成历史上第一个 小剧场戏剧款式的
黄梅戏。
日前在
江苏盐城市盐都区文化馆举办了首届全国小剧场艺术荟萃展演中,该剧荣获“田汉戏剧奖”及2016年度“最好小剧场奖”;主演王霞荣获“田 汉戏剧奖”2016年度“最好艺人奖”;副角付亚红和沈浸荣获“田汉戏剧奖”2016年度“最好艺人副角奖”。而它也变成
黄梅戏历史上首个小剧场戏剧。
“传统戏剧都是艺人在台上,观众在台下,你演我看,而小剧场更靠近
大众、靠近生活,能拉近艺人和观众之间的间隔。”国家一级编剧侯露在承受记者采访时说,在
黄梅戏小剧场中,艺人扮演过程中能够走到台下,把观众带入到整个扮演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