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
墙体广告 到了冬天,昌宁人爱向火是出了名的。只是这向火向到了过年,火盆上要是少了一样东西,那火就向着不暖和了。什么东西比火还暖人,那就是烧粑粑。特别是过年前后,有火盆就要有粑粑。到了他人家去,有火向,但没有粑粑烧,主人都会很过意不去。
舂粑粑,烧粑粑,跟杀年猪、腌腊肉、做豆腐一样,是过年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进入腊月,田里地里也没什么农事可做,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吃穿用的货,粑粑自然是少不了。
在
乡村老家,普遍传播着一个辛酸而又满有年味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对老人无儿无女,也就没人舂粑粑。每到过年,没有粑粑吃,这年就过得有点辛酸。隔壁大妈家每年都要舂粑粑,大年三十晚上都会给两位老人送去刚舂好的粑粑。每年的三十晚上,两个老人都会拢上一盆火,一边守岁,一边等着隔壁大妈家送粑粑过来。只是有一年,左等不见隔壁大妈家送粑粑来,右等还不见送来,两个老人守着守着就在火塘边打瞌睡。不料老倌倌戴着的羊毡帽因打瞌睡头一低就掉火盆里了,老倌倌从火盆里捡起羊毡帽用力拍打着,嘴里还不停的“卟、卟”着,把老伴给惊醒了,老伴以为老倌倌在拍打烧粑粑上的灰呢,睡眼朦胧地说:老倌,给我吃一点儿!老倌生气地说:吃什么吃,是我的毡帽着火了!从这个辛酸的故事得知,过年吃粑粑是何等的重要!
来源于 新美
广告 http://www.hbxm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