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西墙体广告 德令哈市八一路两边,正在进行旧城改造,在一片废墟和围墙的周围立着一个用几根老木支起的大门,顶上的大字分外夺目——德令哈福祥多民族农耕文明私家博物馆。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几辆旧式东方红拖拉机分外招眼。记者被一个较大的还未拼装的水磨轮招引住了。“馆主”马福祥介绍,这个水磨是他从甘肃漳县“淘”过来的,光是运费就花掉了9000块钱。
马福祥是一位酷爱保藏的回族汉子。24年前,德令哈市政府安排到外地学习调查,他看到有人将一些时代久远的日子用品收集到自家的小院内展现,所以萌发了创建一个“自家陈列馆”的想法。
跟从马福祥进入院子,摆满了各式老旧物件,有些稍大的耕具都被他细心地用布料盖住,避免风吹日晒,但露在外面的木制车轮仍然展现了它们的弥足珍贵。二牛抬杠、独轮车等各类耕具,酒缸、房屋门窗、大户人家的平顶床等日子设备包罗万象,营造出稠密的农耕文明氛围。
眼前一幢三层小楼,本以为是马福祥一家日子和寓居的场合,怎料到真实的古物宝藏展现从这儿刚刚开始。屋内摆放的各式物件让人眼花缭乱、眼花缭乱,物件之丰厚,时代之久远,让人慨叹。
“有时来观赏的人许多,我心里十分高兴,觉得这即是我保藏它们的价值。”只要来一个观赏者,无论是什么身份,马福祥都会带着他免费观赏,而且诲人不倦地介绍各种藏品的来历、含义。
24年来,马福祥“寻宝”的脚印抵达河南、山东、甘肃等地,也时常在本省海东地区“出没”,更在海西区域四处穿梭,柴达木盆地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简直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有时为了一件宠爱的“宝藏”,会接连五六次出现在一个村里,跟人反复洽谈,终究获得宝藏归。
马福祥的三层高楼每层大小四五间房,就连走廊里、楼梯上、窗台上,都鳞次栉比地摆放着各类藏品。据他介绍,博物馆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大概有藏品十万件之多,时间跨度挨近200年,触及内容包括少数民族金属锻造、手工织造、农业播种、牧业养殖等,尤其是解放初期的一些农垦、军垦遗物,变成了大家了解当时前史的活教材。藏品大多反映了各地农牧区出产日子情形,其间不乏上世纪六、七十时代的物件,摆放在二层的房间和楼道里,还有那个时代特有的缝纫机、电影放映机、织布机、缠线车、照相机、粮仓、牛皮箱等,如此多的物件让全部三层楼显得十分拥堵,许多藏品不得不堆积在一起,显然数量巨大的物件现已远远超出了马福祥开始的想象,扩展展厅面积变成摆在他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下一步,我将把这很多藏品进行分类摆放,康复那个时代一幕幕出产日子的真实场景,把这儿打造成真实含义上的博物馆,让大家了解正在远去和消失的农耕文明。”马福祥对博物馆的将来充满信心,也期望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据了解,德令哈福祥多民族农耕文明私家博物馆建成于2012年,是本地市民马福祥自己出资在自家住宅地上建筑完结的,并于2015年成功注册。它的建成敞开了我州私家建馆的先河,填补了具有柴达木盆地明显地域特色的民俗文明空白。旅行文明深度交融,让我们在这儿找到了清晰的样本……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