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墙体广告 2月28日,在大湾南社区活动人口技能训练基地,罗克曼·玉散(中)向“访惠聚”作业队和社区作业人员介绍刺绣商品销量和出产状况。(记者 刘志龙 摄)
红山网讯(记者 饶俊华)“热西特”是维吾尔语,意思是“枢纽和缘分”。
32岁的罗克曼·玉散十年前喜爱上新疆的民族刺绣技能,现在他有了以“热西特”命名的刺绣基地,并以民族刺绣为枢纽,在社区、各级妇联和“访惠聚”作业队的帮助下,从一自个的家庭作坊,开展到现在的两间共600平方米的厂房、19名工人,刺绣商品也销到了浙江、广东等地,乃至还走出国门,销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开端一自个的作坊
2月28日,在赛马场片区管委会大湾南社区,一间宽阔的厂房里,8台刺绣机规整地宣布“咯哒咯哒”声,罗克曼娴熟地转动着刺绣机针头下的刺绣布,辅导一名工人操作。
6年前,罗克曼仅仅一名一般的外来活动人员,一自个的家庭作坊无人问津,乃至连房租都交不起。
回忆起创业的初衷,罗克曼说,他家在阿克苏沙雅县,从小受母亲影响喜爱上刺绣。罗克曼说,2007年他在网上看到了一段电脑规划机器刺绣的视频,一会儿引发了他的爱好。
“男孩学刺绣,爸爸妈妈可能会对立。”罗克曼说,他把这个主意通知爸爸妈妈后,他们不光没对立还很支撑他。
高中毕业后,罗克曼先后前往上海、浙江专业学校学习了两年的机器刺绣,并学会了如何维修机器、电脑刺绣规划等常识。2009年,回到新疆后,罗克曼挑选了留在乌鲁木齐。他找了家刺绣厂打工,先操练手工。
20十年,罗克曼拿出打工攒的钱买了一台刺绣机,开了家一自个的作坊。
2012年,他注册了“热西特”刺绣基地,想推出自个的品牌,从买资料、刺绣到制品全由自个完结,由于没客户没销路,出产的几百套制品都没卖出去。
转折合力帮他圆梦
2013年的一天,大湾南社区书记马涛了解到罗克曼的状况后,自动找他聊天,“你有技能,想创业,社区能够支撑你,还能够给你找工人。”马涛一起提出一个条件,即是罗克曼要给辖区活动人员中无业、待业女人免费供给训练学习的机会,罗克曼当即容许了。
随后,马涛出头帮助和谐厂房,一位居民将自个400平方米的地下室给罗克曼当工厂,罗克曼购置了3台电脑刺绣机,社区妇联干部热孜亚·毛拉尼亚孜将辖区无业在家的妇人召唤起往来不断刺绣基地学习、作业。
一起,天山区妇联也为罗克曼供给了资金支撑,并把他的刺绣基地设为妇人再工作榜样基地。
2015年头,乌市中级人民法院驻大湾南社区“访惠聚”作业队队长马吉看到罗克曼的工厂,虽然有了几台刺绣机,但仍处于“家庭式”形式。于是,社区为罗克曼申请了小额贷款担保,处理了资金疑问,又增加了几台机器。社区还出头帮罗克曼租了个厂房,就这样,罗克曼的刺绣厂有了两间共600平方米的厂房,工人到达了19名,他也成了大湾南社区创业“达人”。从最初一自个时的亏本到现在年销售额60多万元。他的客户群也从本地扩展到浙江、广东等地,乃至还开展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现在从“热西特”刺绣基地训练出来的妇人到达300多名,已经有200多名完成了工作。
“我接下来想在taobao和天猫开店,把咱们传统的民族刺绣推销到更多当地。”罗克曼说,他希望自个的刺绣商品能赢得更多顾客的喜爱。
记者手记
兢兢业业完成愿望
传统的认识里,都觉得刺绣这种事是女人专属,男人进入的少之又少,但是罗克曼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男人也能够刺绣,还能绣出自个的出息。
创业、创品牌、开刺绣基地这些都是罗克曼的愿望,有了愿望就要兢兢业业地去干。在完成愿望的过程中,社区、妇联、“访惠聚”作业队合力帮他圆了梦。
“只要他人看到了你的尽力,才会去帮助你。”这让罗克曼深有体会,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和他相同,有愿望,然后兢兢业业地去完成。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