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热流已然涌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秀美乡村的大幕,正沛沛然席卷赣抚大地。
乘着这股热流,记者驱车前往宜黄采访。
出县城十里许,经过著名的谭纶墓,再转过几道弯,眼前赫然一座大桥。同行的县委宣传部指导引见,这是省检察院援建的“连心大桥”。抬望眼,桥的那一头,绿树掩映下的村庄,便是二都镇白槎村。
白槎村因水而兴。槎同“楂”,木筏的意义。早年间,白槎水路兴盛,小村一时繁华。
但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随着河道淤塞,公路勃兴,白槎村坠入贫穷。到2015年,村里共389户1553人,其中贫穷户就有36户,低保户30户67人,五保户13户,成为省级贫穷村。
走进白槎村,记者看到的却是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现象:开阔的休闲广场,整洁的农家小院,还有一栋栋刚完工的靓丽“洋房”……
说起村里这两年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卢文星通知记者,这一切都绕不开村头那座“连心大桥”。
昔日的白槎村与外界连通仅靠一座离村2公里远的老桥,据村民引见,这座桥是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早已不能满足出行的需求,由于老桥只要一辆小车的宽度,年轻人从外地回来都不愿意开车回村。
老桥没修之前,村民要是想到镇上赶集卖点农产品都必需靠撑木筏。后来虽有老桥,但离村子有将近2公里远。当年让村子繁荣的黄水,后来却让村民寸步难行。
要致富,先修路,关于白槎村来说还不能少了修桥。在国度鼎力施行精准扶贫的背景下,2015年下半年,省检察院和市林业局分别派出连心小分队驻村帮扶。
小分队一进村,便连烧了几把“火”。第一把“火”便是架桥修路。白槎村因水而兴也因水而衰,要想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就必需架桥通路。“通路通桥才干真正通民意。”连心小分队成员范长根说。省检察院为白槎村争取到了新乡村建立项目资金1200多万元,市林业局也先后投入60万余元协助村里完善根底设备建立。
去年9月中旬,跨度140米、宽7米的新桥和宽8米、长700余米的入村公路开端开工,村民们把这座新桥亲切地叫做“连心大桥”。春节前,大桥通车,白槎人过新桥、走新路、看新村、迎新年。
第二把“火”是向脏乱差宣战,整治村容村貌。连心小分队针对白槎村环境脏乱差,村庄又缺乏规划等一系列问题开端了逐一精准击破。改水、改厕、改塘的7改项目让白槎村的村容村貌面目一新,电信、电网、广电的三网项目又丰厚了村民的文娱生活。
64岁的村民叶长清说,村里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变洁净了。“如今村里鸡鸭牛实行单独圈养,再也闻不到家禽、牲畜粪便的臭味,从外地返乡的人都说村里的空气变清爽了。”
村子变洁净了,但白槎村还有另外一个“痛根”,那就是贫穷。于是小分队又烧起第三把“火”:成立专业协作社。开展产业是完成脱贫致富打根底、管久远的治标之策。连心小分队成员通知记者,村里先后成立了辉荣畜牧养殖专业协作社、坪源畜牧养殖专业协作社、高福羊养殖协作社等6个协作社,分别与36个贫穷户签署了协议吸纳进入协作社协助脱贫。在过去的一年,连心小分队到省烟草专卖局、县扶贫办、县委农工部跑资争项,为白槎村共争取资金508万元,项目惠及全村119户。
徜徉在整洁洁净的白槎村,似乎散步桃花源。白槎村的美不只美在环境,也美在内涵。陈旧民房摇身一变,成了“家风家训馆”,欧阳竞无、余瑞璜等宜黄骄子在解说员的口中栩栩如生;废弃的粮库变成“民俗文化馆”,去馆里看一看农耕时期的老物件,还能领会一番乡愁的浓味。村头还有一座正在兴建的房屋,那是行将完工的“村民之家”,500多平方米的大厅,将成为村民办红白喜事和磋商村里大事的好去处。
“巍峨的石 寺、气势恢弘的谭纶墓、神秘的山前竹海,这些久负盛名的景点都相约规划在它四周。”说到的白槎村将来,二都镇党委书记章带荣自信心满满地说:“再过几年,你们来白槎村,一定会看到更美的景色。”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