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墙体广告 黔阳古城位于沅水上游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市黔城镇。沅水干流上游的洪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故土,是中国冰糖橙之乡,是唐代“诗家天子”王昌龄的谪贬地。黔阳古城是全国保管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比云南丽江大研古镇早1400年,较湖南省内的凤凰古城早900年。各种文化在这里融合,“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经典诗句就是王昌龄写就于该市芙蓉楼前。
古城历史城区总面积0.8平方公里,城内青石街巷纵横交织,明清建筑比比皆是。原有五个城门今尚存四门遗址,其中西门又称中正门,其城门及门楼保管完好,门上“中正门”三字系民国时期戴笠所书。
依附南北两条主要街道而构成的鱼骨状道路系统保管完好,古称九街十八巷,现存较完好的历史街区有:以商业店铺为主的省级文化维护单位南正街;以会馆码头为主的上河街、下河街等。此外,县衙、书院、文庙、武祠遗址、古客栈、亭台楼阁、祠堂戏院等,罗列有致,功用齐全。
历史沿革
黔城镇属建制2200多年的历史古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镡成县,唐代易名龙标县,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置黔阳县。新中国成立前, 不断是黔阳县治所在地。1949年县治搬迁安江后,黔城改为乡级镇,1960年改为建制镇。1997年国务院批准原黔阳县与洪江市兼并,成立新的洪江市,市治设黔城镇。199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黔城镇与黔城乡兼并,设立新的黔城镇。
民俗文化
洪江市治所地黔城镇,自汉以来,各朝均在此设立县治,汉立镡城,唐天宝初更为黔江、龙标。宋熙宁七年复置黔江。宋元丰三年始置黔阳。自汉立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黔城古城文化大致包括古建筑文化、古书院文化、古遗址文化、古庙宇文化、古碑刻文化、古墓葬文化、古名人文化、民族文化等。
古庙宇文化:黔城古庙宇众多,尤为明清为盛。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县治建有的著名庙宇有曾明寺、先龙坛、玉皇阁、城隍庙、东岳庙、将军庙、马王庙、龙王庙、文庙、山川坛等数十座,今尚存的有万寿宫、先龙坛、文庙等。
古建筑文化:主要指至今保管下来的明清建筑群,包括"楚南上游第一胜迹"--芙蓉楼;明清古街--南正街; 古龙标山钟楼--钟鼓楼;城西红砂石拱门--中正门;高桥古塔--赤宝塔等。这些古建筑群,历时数载,得以保管下来,或宏伟绚丽、气势非凡,或飞檐卷垛,朱栏白墙;或精致淡雅,娟秀宜人,或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可谓中国湘西保管最完好、最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
黔阳古城构成了共同的建筑艺术作风。黔阳古城以明清建筑为主调,因地制宜,大量运用红砂石、青石板、小青瓦、杉木、石片等,并有机交融了本地侗族、苗族建筑特征,如窨子屋、晒楼等。古民居敞亮明净,古宫祠华美精致,建筑作风极具特征。
古碑刻文化:黔城古碑刻众多,历代遗留下来的古碑刻数以千计,惜废弃不少。今芙蓉楼内建有碑廊厅,刊有颜真卿、黄庭坚、米芾、岳飞、赵孟北页、陈梅仙等历代碑刻一百多块,具有较深沉的文化底蕴,蔚为壮观。
古名人文化:黔阳古城山水秀美,地灵人杰,蕴育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他们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神奇的传说和留念地。唐代“诗家天子”王昌龄在此为官七年,留下了许多喜闻乐见的著名诗篇,尤以《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最为世人所传颂,诗人咏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以“玉壶冰心”明志,后人以千古绝唱。同时由于他为治以宽,政善民安,至今尚传播有“苗女听歌”、“遮道迄诗”、“佳句退兵”等传说,史称“王龙标”。他在黔城留下一批宝贵的诗篇和诗论。芙蓉楼碑坊刻留有他当年的酬唱诗。后人为留念他,建 有芙蓉楼,芙蓉楼成为国内较完好的留念王昌龄胜地。一代名宦高力士也放逐巫州,州治即之黔城。
古墓葬文化:黔城春秋战国古墓群、西汉古墓群散布在黔城镇玉皇阁村南头坡、牛头湾山坡、汽车站北面的丘陵地带,墓葬密集,封土堆无存。1983年、1988年、1991年、1998年、2000年先后在这些中央发掘古墓400多座出土各类陶器及铜剑、侗矛、铜镜、铜铃、琉璃珠、滑石壁等数百件,陶器组合有罐、豆、鼎、敦、壶等1000多件,为研讨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汉时期沅水流域的渊源文化及五溪文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材料。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