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墙体广告 季欣洁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学生,今年春节期间,她一期不落地看完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就读于播音与掌管艺术专业的季欣洁不只在节目掌管人董卿身上看到了综艺掌管人开展的新方向,还重新爱上了诗词。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热播点燃了一把诗词热火,唤醒了许多人对诗词的酷爱。近日,在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研讨院结合举行的《中国诗词大会》座谈会上,20余位参会者就《中国诗词大会》影响普遍的缘由以及如何乘势促进中华诗词事业的开展等问题停止了交流。
阳春白雪不应曲高和寡
中国传统文化常因其历史长远而自带“高冷”气息。实践上,无论是各具特征的民间工艺、民俗文化,还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诗词,都曾与人们的生活严密相连。传统文化的传承,应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回归群众。
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中国成语大会》《汉字英雄》等一系列文化类综艺电视节目,近几年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挥了新作用。这些电视节目大多以文化竞技为主要内容,经过设置赛制、选择有趣的节目作风,吸收观众参与互动。如《中国诗词大会》百人团的成员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使观众感到亲切、自然。节目组还推出了“微信摇一摇”同步答题活动,季欣洁当时也参与了,节目最后一期播出时,有一题她击败了全国349600位观众。这些节目中一轮轮的选手比拼、嘉宾有深度而诙谐的点评让观众既看得开心,又收获了不少学问。
除了让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媒体平台,一些学者还提出了多样的方式,力图将传统文化浸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中央文史研讨馆馆员王立平提出:“要让诗歌插上歌声的翅膀,让老百姓都能够唱。”“在一切的文艺方式里,歌曲、歌词、诗歌在社会和历史两方面掩盖最广。”王立平以为学界要注重运用这一方式完成文化传播。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也提出:“要把中华民族笼统的文化符号显现进来。”他倡议设立国度诗词题咏制度,让学者来为我国的公共建筑、严重工程题咏,使这些工程在效劳民生的同时更具文化意义。
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
“盘活陈酿,发明珍酿”,这是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罗辉在其发言中屡次提及的一句话。罗辉以为,《中国诗词大会》目前是盘活陈酿,但假如只盘活陈酿,而不发明珍酿,只能是静态的传承,两者相分离才是动态的开展。诗词如此,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开展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
传统文化要“发明珍酿”,契合时期的创作与具备不学无术的新颖血液二者缺一不可。就诗词而言,这次座谈会上有多位学者强调,现代创作要顺应社会开展的潮流,要深化生活,反映时期特征。同时学者们指出,大学里对口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也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创作才能,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队伍保送名副其实的人才。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各地也散落着酷爱传统文化但范围较小的民间团体。王立平提出,官方的文化组织不只要向民间学习,还要擅长组织、整合民间的传统文化力气,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播作用。
文化更应修养人心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请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应注重学问教授还是注重培育学生的审美兴趣?
就诗词而言,有一些学者提出,要注重诗词格律等专业学问的传播。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讨院院长吴颖惠则强调,“诗词教育不等于文字教育”,“诗词真正的定位还得回到传统文化上去,回到修身养性上去,回到全民族的诗心、诗性上去”。吴颖惠以为,文以载道,从诗词中要提炼的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想方式等文化,要以诗育人。
在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承受采访时谈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他表示,将传统文化融汇到教材体系中是一项铸魂工程,学生应当理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里中国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等丰厚的文化资源,否则他们的人生就会发作方向的偏离。诗词使人典雅灵秀,书法使人沉稳冷静,民间工艺让人心灵手巧……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只在于它的学问性和技术性,它更能修养人心。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电视节目,为传统文化传承添了一把热火。借助现代传播手腕,越来越多的人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味,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并发挥熏陶气质的作用,在这个春天,乘着春风,文化传承的薪火将越烧越旺。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