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墙体广告 木版水印画最早可追溯到隋唐时期,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在合肥,有这样一位木版水印画匠人:他16 岁入行,从业37 年,其作品远销日韩、东南亚、法国等地。他就是合肥木版水印技术“非遗”传承人王泽龙。日前,记者走进王泽龙的工作室,理解他痴迷木版水印画背后的故事。
主攻印制纸笺
王泽龙的工作室位于合肥庐阳区七桂塘左近。不大的房间里放满了纸张,中间墙壁上挂着几幅半米长的木刻版画。戴着黑框眼镜、身体清瘦的王泽龙正在工作台上印制木版水印画纸笺。
据王泽龙引见,木版水印中的“木”是指木刻雕版“, 水”则是指颜料以水调兑而非油墨。这种技术依据画稿笔迹和设色的深浅浓淡,分别停止描摹,刻成若干板块,然后对照原作,由深至浅依次叠印。其中,勾描、雕版、印制三道工序需求配合得天衣无缝,到达“刀头具眼,指节通灵”,方能成就一幅圆满的木版水印作品。
王泽龙说,目前木版水印技术主要用于两个范畴,一是复制名画真迹,二是印制纸笺制品。它复制的中国画以至能够到达以假乱真的地步。听说上世纪50 年代,北京荣宝斋以木版水印技术复制了齐白石画作,齐白石竟不能分辨出真迹和复制品的区别。同样的事情也发作在徐悲鸿和他的“奔马”画作上。王泽龙说,他也曾复制过范曾、萧龙士等名家作品,但如今主攻印制纸笺。
继承整套技艺
说起学艺阅历,53 岁的王泽龙慨叹不已。“我16 岁入行,坚持了37 年,当年能够说是全合肥最小的学徒。”
1980 年,16 岁的王泽龙以学徒身份进入安徽十竹斋印笺厂。“十竹斋”原是明末安徽休宁人胡正言的宅邸。作为明末书画篆刻家、出版家,胡正言用了二十余年时间,将木版水印技术推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至今仍然是木版水印技术的代表。胡正言曾出版《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等传播后世的名作。
新中国成立后,我省成立了“安徽十竹斋印笺厂”,经过对明末十竹斋木版水印技术的研讨,“复生”了这门古老的技艺。木版水印本来是每道工序由专人来做,但王泽龙由于勤奋好学且有扎实的美术根底,他在厂里数十年学会了全套的木版水印技术。2004 年,工厂在改制中崩溃,原来的技术人员大多改行。王泽龙出于对这门技艺的酷爱,以一己之力继承了整套木版水印技术。
忧愁如何传承
“木版水印是个很考究细节和技术的技艺。同样的工序,假如控制不到诀窍,就做不出精品。”王泽龙说,比方“刷”这个程序,看起来只是用鬃刷刷上颜色,但中国水墨画的灵魂在于‘水’,详细刷时必需依据水墨浓淡干湿以及线条粗细疏密不同,随时变化手法,留意轻重缓急。
王泽龙说,中国古法纸笺的图案十分清雅温和,饱和度也较低,不像如今很多图画颜色鲜明激烈,固然美观但失了‘古’的滋味。“我认真研讨过色谱,好几年才分配出比拟古雅的颜色。”
除了完成订单,王泽龙眼下做得最多的是恢复《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画谱》里的图案。“现代木版水印画也在创新中采用了很多新图案。我也推崇创新,还曾经把‘合肥四景’和一些卡通形象刻印出来。不过,这两本书代表了中国木版水印画的最高成就。我想将这些最经典的图案更多地印制出来,我置信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关于技艺传承,王泽龙不断担忧着。
“如今丝网印刷术十分提高,也能将很多图案印得很像,而且本钱十分低、利润也大。相比之下,木版水印这种古老技艺太费事,学艺时间也很长。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王泽龙如今只要一个学徒,就是他的儿子,其他学徒干了没多久都走了。“木版水印曾在安徽发明辉煌,希望它能在安徽传承下去。”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