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市墙体广告发布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白银区惩处了10户市级“最美家庭”,经过本次活动,也让我们认识了取得“孝老爱亲”称号家庭的女主人高秀。她用本人的双手,不但和丈夫撑起了一个家,还处理了村里居家妇女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在公婆的心中,她是一位好儿媳;在丈夫的心中,她是一位好妻子;在儿女的心中,她是一位好妈妈;在村民意中,她是一位带头致富的自强女性。
精心照顾公婆 爱心救助弃儿
高秀的家在白银区武川乡崖渠村,走进高秀的家中,屋里屋外都拾掇得有条不紊。高秀通知记者,她今年曾经67岁了,膝下有4个孩子,孩子们都谦和、孝敬。无论何时,一家人一直秉承着孝老爱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好家风。
高秀的公婆年事已高,经常有病。面对家中多病的老人,高秀历来没有怨言,总是任劳任怨,吃喝穿戴样样都为老人精心准备。饭桌上,她总是把第一口菜夹给老人,逢年过节,她总是不忘给老人置新衣、买肉买菜改善伙食,增加营养。老人由于病痛的折磨,总有心情不好的时分,高秀总是低声细语,尽力宽慰。生活的艰苦,并没有压垮这家人,一家人的脸上,一直弥漫着快乐的笑容。
高秀通知记者,她膝下有4个孩子,但武川乡崖渠村的村民却说高秀家有5个孩子,这是怎样回事呢?这事还得从42年前说起。
高秀回想说,42年前的一天,她在村里的一个草垛边遇到一个小女孩。当时小女孩浑身上下脏兮兮的,一双眼睛含着泪花望着她,固然当时家里曾经有了孩子,生活也很艰难,但那一刻,曾经做了母亲的高秀看到小女孩的眼神后,一下子心软了,她把小女孩带到了家里,梳洗装扮了一番,从头到脚换上了本人女儿的新衣服,从此小女孩就长期住在高秀家,高秀待她就像对本人的亲生女儿一样,吃穿用,样样都不亏待她。
只是小女孩并不是本地人,老家在河南,她是被父母遗弃后,一个人漂泊到这里,长大后,小姑娘又回到了河南,她并没有遗忘哺育过本人的高秀妈妈。多年后,曾经回到河南的养女千里寻亲,再次来到了武川乡崖渠村,为高秀夫妇送来了“恩情难忘”的牌匾,并给高秀家买了1辆电动车,亲手做了2床厚厚的棉被,以此来感激高秀的哺育之恩。
用勤劳双手率领村民致富
50年前,16岁的高秀嫁到了崖渠村。当时,丈夫家的生活很艰难,经常吃不饱饭饿肚子。面对贫穷,顽强的高秀并没有任劳任怨,她和丈夫用勤劳的双手,带动家人发家致富。
高秀说,那时分吃不饱肚子,她很忧愁。白昼,一家人一同下地干活,一有时间,他们俩就认真揣摩致富的办法。后来,随着包产到户政策的实行,他们承包了消费队的电磨和榨油机,开端为村里人磨面、榨油,家里有了一定的收入,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
但高秀夫妇并没有因而满足,他们又引进了一些鸡苗和小猪崽开端开展养殖业,固然很辛劳,可日子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红火了。就在他们开展养殖业的同时,仔细的高秀又发现了新的商机——消费饲料添加剂。于是1995年的春天,高秀和丈夫申请注册了盈利宝石粉厂,厂里的员工主要由本村居家带孩子的妇女和一些轻度残疾人组成。盈利宝石粉厂的创办,不但让高秀增加了自家的收入,也处理了村里居家妇女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让她们也有了收入,大家都快乐得合不拢嘴,直夸高秀能干。
想创办本人的手工编织店
往常生活条件好了,儿女们也各自成家立业了。儿孙满堂的高秀却闲不下来,她重拾起本人放下多年的兴味喜好——绣鞋垫、扎荷包、编拖鞋,做剪纸。村民们谁家要是有个喜事,都喜欢约请高秀去扎荷包。村里喜好手工编织的妇女,只需有时间,都会围坐在高秀家的炕头上、院子里,向她学习手工编织。
2015年,在上级妇联和政府的鼎力支持下,高秀夫妇在武川新村社区成立了妇女手工编织基地。至今为止,基地先后培训荷包制造学员300多人,拖鞋编织学员200多人,串珠学员100多人。高秀夫妇说,他们往常有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争取依托妇女手工编织基地创办本人的手工编织店,把手工编织开展成一项事业,继续发挥余热。
一个孝老爱亲的人是高尚的人,一个孝老爱亲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一座孝老爱亲的城市是文化的城市。高秀夫妇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他们用全部的孝心与爱心,暖和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用实践行动,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共同传承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让铜城开遍文化之花。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