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苏东坡助修广州最早自来水 设计精妙“竹制管道”

苏东坡助修广州最早自来水 设计精妙“竹制管道”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7年05月18日 04:05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广东茂名墙体广告

广东茂名墙体广告    广州一千年前就有“自来水”?你肯定会“哼”一声,如何可能?但我真没骗你,这个自来水工程就出自苏东坡苏学士的奇思妙想。苏东坡贬居惠州之时,恰逢广州瘟疫盛行,全城苦无清洗水源,知州王古向他求助,曾到白云山一游的苏学士灵机一动,规划了一套精妙的“竹制管道”,引水入城,这就是广州最早的“自来水”工程。具体他是如何做到的,要不你穿越回去看看?

采写/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月华

1

一千年前白云山 取水大军好活泼

已然你回到宋代广州的首要意图是仔细赏识苏东坡策划的最早自来水工程,那无妨就把穿越的时刻节点放在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的一天。恰是在那一年,苏东坡被一贬再贬,远赴岭南的。

且说你穿越回宋代白云山之时,恰是初夏的一日清晨,环顾四周,千山万壑之间,几座古寺的琉璃瓦顶在其间若有若无。再侧耳一听,潺潺的溪水声,悠扬的鸟鸣声,更增添了几分清幽,你恨不能像古人相同,吟几句类似于“一径松株踏石梯,步穷身在白云西”(摘自唐代诗人李群玉《玉山宴集望白云》)这么有文采的语句,可你想来想去,脑子里也只需“我喜爱你,美丽的白云山”这一句话在翻腾。算了,你也别难为自个了,仍是好好看看山景吧。

你就这么兴步走来,不知不觉就走到蒲涧寺邻近,抬头一看,只见一道瀑布从三四十米高的峭壁飞下,山风吹过,化作一道水帘。就在你带着点晕眩,看着周围既了解,又生疏的风光时,俄然听到人语喧闹,再定睛往山路上一看,只见一大群人,男子布衣短褂,看上去非常精干;女子的上衣则长及膝盖,因为脚步迈得快,衣角不时被山风吹起,真有一种翩然的古典美。不过大约为了行走方便的原因,她们下装穿得却是裤子,而不是裙子。这群人个个手里端着双耳陶罐,一路有说有笑,直奔泉眼而来。

恭喜你,见到了千年前就已活泼在白云山的取水大军。你见到的还仅仅榜首拨呢,一天里前来山上取水的男女老幼川流不息。据地方志的记载,是“倾州连汲,以充日用”,换言之,有点倾城而出的感受。不过,你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取水者手里的双耳陶罐,不论是朴素的灰陶,仍是上了釉的彩陶,看上去都比装矿泉水的塑料瓶子有品尝多了,要不如何说宋代老大众很讲究文明审美呢。

如何,你又疑问他们为何不提个木桶,这么不是省劲得多吗?本来,木桶是直到明清时才逐步在民间盛行的,宋代老大众首要的汲水东西即是陶罐。至于那些常识含量低的戏说前史剧里,佳人动不动就坐在木桶里用香汤沐浴的桥段,我也只能“哈哈”了。所以说,往常多读一点正经文仍是有必要的,不然一旦回到一千年前,看啥都一惊一乍的,一个现代都市人活脱脱成了一个啥都不明白的乡下人。

2

打口深井特烧钱 咸水喝得人发虚

现代广州城里,前几年大家热心上白云山取水,八成是为了摄生。不过,你若想当然地认为一千年前,活泼在白云山上的“取水大军”也是这么,就大错特错了。不信,你问问眼前这位刚从夜市上收了摊,此刻还带着黑眼圈的张家小娘子,或许身旁那位一会要忙着去铁匠铺上班的李大哥,他们取水是不是为了摄生,保证会被狠狠瞪上两眼:“我们吃饱了撑的,有那闲工夫?你是真不知道江水有多咸,仍是在装傻?”

哎,享用惯了自来水的现代广州人确实无法幻想一千多年前大家面对的饮水难题。要知道,那时的海岸线离城区要比如今近得多,珠江也比如今宽广得多,所以“过江”又称“过海”。现实上,假如把韶光再倒推几千年,那今日海珠区七星岗之地点,当年即是古海岸,跟着年月变迁,海岸线逐步南移。难怪历代文人在广州的城楼上登高望远,都会宣布“海浩无际”的慨叹。

城区靠近大海,风景是不错,但每到潮起时,海水溯江而上,致使江水和邻近的浅水井里的水都咸苦不胜。只需你稍微有点生理卫生常识,就会知道,喝咸水的损害可不是通常的大,它会造成严重的健康疑问。当然,假如口袋里有钱,在自家院子里打一口深井,就可以免受咸水之害了。

不过,那时打深井不是通常的烧钱,虽然我查不出宋代打一口深井要多少钱——假如你刺探出来了,回来也可以告诉我,但直到清代,打一口深水井都要花几百两银子,相当于一户普通人家十来年的生活费,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这个花费只会多,不会少,除了格外有钱的富户,通常人家谁打得起井啊。打不起深井,就只能喝咸水,可每天喝,整个人走路都发虚呀。所以,张家小娘子和李家大哥再忙也要抽出空来,抱着陶罐往白云山跑,那不是在寻求啥摄生之道,而是为了让家人喝上一口宝贵的淡水罢了。

当然,这一拨又一拨的取水大军中,也有不少人是出于商业意图,把这罐水拿到山下的市场上,贴上“地道山泉水”的标签,再加一句“喝上去有点甜”的广告语,就能卖个好价格。提到这儿,你或许又要一惊一乍,一千多年前的大家就知道做广告了?嗨,你又小看人了不是,宋代广州城的广告业但是兴旺得很呢,这个,我们留到以后再慢慢说。

3

苏学士巧用竹管 山泉水引进城内

1094年秋日的一天,蒲涧寺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名满天下的苏东坡苏学士。他是在被贬往惠州的路上,顺路到此一游的。我记住前史学者吴钩在他写的书中曾将苏东坡称为其时的“国民老公”,说上至太后,下至小家碧玉,无数人是他的粉丝。“国民老公”一词用得是不是恰当,我不敢评说,但苏东坡在其时极受欢迎,却是现实。虽然他的宦途好事多磨,显赫时官至礼部尚书(相当于今日的教学文明部长),被一贬再贬时穷得叮当响。可不论他到哪儿,都有一大堆人喜爱他,有些地方官员为了请他喝酒就餐,甚至连开罪权贵也在所不惜。

苏东坡固然是罕见的天才,但我觉得,不论在何样的境况下,他都能以幽默的态度享用生活,又不时抱着慈悯的心,才是受人喜爱的根本原因。就拿他到蒲涧寺一游来说吧,本来是在被贬到差的路上,到了惠州住哪儿还没着落呢,可他仍悠然赏识白云山美景,又兴冲冲与老和尚谈天说地,之后大笔一挥,留下“不用山僧导我前,自寻云外出山泉。千章古木临无地,百尺飞涛泻漏天”的诗句,就飘然而去了。

假如你在蒲涧寺偶遇苏学士,那才是千古奇遇呢。不过,若你认为他在品茶谈天的时分,仅仅逸兴横飞,那就错了,他一边妙语如珠,一边却像科学家相同调查着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山泉的方位与流量。要知道,他但是建成了多条“苏堤”的治水专家呀(当然,最有名的是杭州“苏堤”),你认为他的水利常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公然,他到达惠州后,一封来自广州知州王古(字敏仲)的信就让他的敏锐调查派上了用场。王古在信中吐槽说,城内瘟疫盛行,可城内深井多为富户一切,大众只能勉强饮用珠江水(究竟上山取水的人再多,也仅仅一部分人罢了),缺少清洗水源,瘟疫操控难上加难。

苏东坡是一个到哪儿都见不得大众遭受痛苦的人,他想起在蒲涧寺邻近的见识,登时有了创意,于是回信主张王古在滴水岩下建个大石槽,用五根大竹管引水,然后一管管接续,直入城内,城内又建一个大石槽,用五根大竹管分引至遍地。王古接信后,喜出望外,马上着手施行。苏东坡又写了第二封信,主张施工时在每根竹管上钻一个小孔,塞上绿豆,然后用竹钉封上,这么一旦竹管阻塞,很简单就能查出具体的阻塞部位。你看,如此心思细密,不是工匠精力是啥?

就这么,在“苏王”二人的努力下,一千年前的广州人榜首次喝上了自来水。惋惜的是,因为贬官的身份,苏东坡不能自由进出惠州,也就没机会来广州一睹这一壮观的工程,不然,以他的才思,还不知会写出如何绮丽惊人的诗句呢?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