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槕歌声中过慈溪 宝轮寺里藏玄机

槕歌声中过慈溪 宝轮寺里藏玄机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7年06月21日 02:06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重庆巫溪墙体广告

巫溪墙体广告     “山楼尽处苇初花,大段江程取势斜。行过慈溪秋更远,一丛林影退公家。”

有着”晚清第一词人“之称的赵熙用一首《过飞浪子》,为我们描绘出位于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昔日繁华的景象。

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沙坪坝属巴国。秦汉时期,属巴郡。西晋,成汉玉衡元年(311年)置荆州,让其地位直线上升,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1955年,这里被正式定名为重庆市沙坪坝区。

那么,沙区的第一首诗究竟为谁所写?众多文人墨客所作的诗歌中蕴含着怎样的秘密?今天的“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系列报道就为你揭秘。

明代才有第一首诗?

作为我市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区,相信不少读者都会认为,沙区的诗歌创作史一定可以追溯到很早之前,但当记者翻阅1995年出版的《沙坪坝志》时,却发现其中记载的描写沙坪坝区的第一首诗歌创作于明正德年间。

难道沙区的第一首诗真的诞生于明朝?在原沙坪坝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张建中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早在上古时期,这里的古人就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了。”张建中说,特别是在齐梁时期,这里诞生的民歌竹枝词成为唐代《竹枝词》《杨柳枝》的母本之一,在文学史上意义重大。

为何这些诗歌都没能流传下来?

张建中表示,这主要和战乱有关:“在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由于长时间的战乱和军阀割据,导致沙区诗歌大量失传。”

“不过,随着明清时期巴渝地区的政局日益稳定,特别是在‘湖广填四川’的影响下,大量移民进入巴渝地区,促进了沙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尤其是在清代,随着磁器口的发展,沙区的诗歌创作出现了高潮。”沙坪坝教育博物馆筹备工作室工作人员张南介绍。

那么,有记载的描述沙坪坝区的第一首诗歌究竟为何人所写?

“明正德年间,因得罪权臣被贬到巴蜀担任四川按察司提学佥事的王廷相,是现有文献记载的吟诵沙坪坝的第一位诗人。”张建中说,王廷相是明“前七子”之一,他在担任四川按察司提学佥事期间,路过磁器口时创作了《发白崖》一诗。《发白崖》是有文献记载的,描写沙区最早、最完整的诗作,而白崖就是磁器口的旧称。

“白崖的称呼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巴人建国后在这里建立市场,称其为巴市,因山顶上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又被称作巴岩,后因古音‘巴’‘白’同音,逐渐就被传为白崖。”张建中介绍,王廷相的《发白崖》主要借自己路过磁器口时看到的风景,抒发一心为国却遭排挤的郁闷之情。

在此之后,陆续有诗人在诗中提及沙坪坝,明代的刘道开,清代的张兑和、王尔鉴、赵熙等人都留下了与沙区有关的诗作。

反差巨大的磁器口

作为明朝“前七子”之一的王廷相,他笔下的磁器口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读完此诗,我们不难发现,在王廷相笔下,磁器口可谓一片萧条。”张建中说,特别是该诗开头:“霜青沙塞欺我衣,蛮方岁暮还思归。苍山冥冥落日尽,古渡渺渺行人稀。”为我们呈现了这样的景象:近500年前的一个傍晚,王廷相坐船路过磁器口码头,抬头一看,却见这白崖之外,“苍山冥冥”,“落日”将坠,古渡口行人稀少,一派萧瑟。

人们印象中的磁器口多是一片商贾云集、百舸争流的景象。为何在王廷相的笔下,磁器口却如此萧条呢?

“造成这样差别的原因主要和磁器口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有关。”张建中说,元明时期,由于战争和政局的影响,磁器口古镇远没有现在繁华,明末清初的战火更是让这里毁于一旦。直到清朝中期,大量外地移民拥入磁器口,把各地的地方文化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小产业带到这里,使其从战乱中恢复了元气,才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这样的变化也体现在描写磁器口的诗歌之中。“塔尖遥望笋班齐,白鹭群飞拂水低……”赵熙用一首《慈溪口》为我们描写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磁器口。

“瓜皮一叶乘空下,指点中流望白崖……”曾在乾隆年间担任巴县知县的张兑和则以一首《大水过白崖》,为我们研究嘉陵江的水文情况提供了宝贵资料。


新美广告公司:http://www.hbxmad.com/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