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墙体广告 “吴大叔的房子破烂,对他的房屋进行改造,我们没意见;村民杨大嫂丧失劳动力多年,可否给予救助;安全饮水要有专人管理;环境卫生要从自身做起……”。这是4月17日下午,笔者在和平乡矮龙村院坝会上看到的一幕,该乡宣传员正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广大人民群众宣讲脱贫攻坚政策,院坝会上挤满了前来听讲的群众,人群中不时传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过去,柴草、粪堆、违建堵满泥土路;冬天结冰走路打出溜儿,夏天臭水坑臭气熏天;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房子漏雨没钱盖、没钱修。最愁的是,两个孩子上学都供不起。
近年来,赶上国家精准扶贫的好政策,矮龙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享受危房改造补助,盖起了新房;孩子上了大学,享受助学政策;村里的基层设施改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
“党的政策比任何时候都好,面貌焕然一新,路灯、通组路、房屋改造都很出色。”脱贫路上,老党员杨光华深有感触地说。农闲的时候,大伙些有的在家养殖,有的外出打工。收入多了,矮龙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要是都有老杨这样的思想和干劲,脱贫不愁,小康不远”现场聆听宣讲的和平乡负责人说。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志”和“智”双扶,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宣讲活动中,不少脱贫一线的党员干部和贫困户走上讲台,用他们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典型故事,鼓励大家树立脱贫信心、挺起脱贫腰杆。
瓦屋乡克兰寨村位于碧江区瓦屋乡东北部,距乡政府驻地2.5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503户,2013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332人。
“穷,除了自然条件限制,更多的是思想问题。”瓦屋乡克兰寨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陈昶宇说道。过去当地一些贫困村和贫困群众之所有“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归根到底在于“等靠要”的思想,自暴自弃的自卑心理,缺乏穷则思变的内生动力,人穷志不穷的奋斗精神。
为此,碧江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扶贫去愚”为突破口,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一封公开信,阐明“脱贫靠勤劳、不能等靠要”;制作一个小卡片,解读政策、宣传典型;建设一批文化墙,扮靓乡村、激励斗志;弘扬一种好风气,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切实让大量的农村文化设施、文化阵地“活”起来,让各种民间文艺团体“建”起来,各类文体队伍“动”起来;演好一部好戏曲,寓教于乐,化教于心;选树一批好典型,让先富带后富,共走小康路;开设一个大讲堂,讲政策、讲道理、讲感情,让群众放下包袱、积极应对。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会从天而降。脱贫路上,有党和政府积极帮扶,我们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小康日子“拼”出来”。陈昶宇话音刚落,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