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歌剧《尘埃落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该剧由编剧冯必烈、冯柏铭,作曲孟卫东,导演廖向红等一批“重量级”的艺术家合力打造,男高音歌唱家王雄伟担任主演。重庆首演后好评如潮,主创人员在不时修正完善中追求锦上添花。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一部长篇小说。众多艺术表现中,歌剧被以为是叙事功用较弱的一种艺术方式,要在缺乏两小时的时长中把原著超30万字的剧情描绘充沛演绎出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而这也成为了创作这部歌剧宏大的艰难之一。阿来经过十二个章节描画了高原最后一个吐司的衰败,而歌剧则用了四幕来呈现了一个旧世界的本末终始。这一切,假如没有高超的艺术手发是难以完成的。
《尘埃落定》以藏族音乐为基因,用“二少爷”真、善、美的戏剧角色,奠定了歌剧基调占领先机。作曲家以民族音乐为主线,在调式的运用、运用独唱、合唱、重唱等演唱方式、在配器等作曲手腕中悄无声息的溶于西方作曲特性,使其饱满而厚重。当“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如歌、如吟、如诗、如画,蝶儿摇曳了花香,摇曳了花香,是谁在把谁,把谁挂念……”的男女二重唱响起,曾经奠定了歌剧的音乐的主导思想。作曲家重复用上行五度、下行回归的手法,选择带有鲜明藏民族作风的带清角的五腔调式,将这段名为“情话”的二重唱写的缠绵、纯真。
谈该歌剧从音乐创作自身动身,演员经过声音、表情、肢体动作直接传送给观众。“二少爷”是该剧的重点,剧组选择男高音歌唱家王雄伟来担纲这一角色并非仅看重歌唱家的影响力,更是由于他长期的西北生活阅历,以及其在演绎西北音乐作品的精确、独到的艺术造诣。作为我国外乡培育的歌唱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咬字、唱腔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上是得天独厚的。有专家曾说“没有去过国外就唱不好美声”,在此并不评论其观念能否存在局限,但从文化感受力上至少解释了艺术家创作作品式不可或缺的客观体验。当第一幕中藏族音乐的标志性唱词“呀啦哩嗦”响起时,扑面而来的藏族滋味让每位观众疑神疑鬼。
该剧音乐具有鲜明的藏族作风,但主创全剧并没有选择一位原生态歌手来增加其民族性,全体演员除了王雄伟,其他演唱人员全是经过长期西方美声唱法锻炼并活泼在美声届的歌唱家,这在当下的歌剧中并不鲜见,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