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海派大师程十发应
上海科教制片厂之邀,为电影《任伯年的绘画》担任参谋。影片展现了多幅具有阶段意义、思想高度和代表价值的任氏精品,其中一幅《五谷丰登图》即是程十发步鲸楼所藏。今日得见真迹,程先生所题签条书法古雅松逸,使人未展卷而生敬意,及开卷,程先生把数载对任伯年绘画艺术的研习功力化作短短一句题跋,字体端丽健劲,与伯年之“逼真写照”相得益彰,看钤印相叠如与古人神交。
河南郑州墙体广告
任伯年,初名润,号小楼,后更名为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室名颐颐草堂,是“海上画派”云集高手中的佼佼者。徐悲鸿称其为画坛“三百年来第一人”、“仇十洲后我国画家第一人”,评其著作“心机洒脱,致有爽气,不能以常格拟之”,观《五谷丰登图》知大师诚不我欺也!
河南郑州墙体广告
首先,“五谷丰登”是我国民间绘画中传统的吉祥体裁。常见的主要有两种体现形式:其一,直接绘黍、稷、稻、麦、豆或果蔬,时而装点以花鸟;其二,绘两童子,一手持净瓶,内盛谷穗,一挑灯相随,谐音“丰登”,以年画最为普遍。任伯年《五谷丰登图》采取了民间艺术的主题,而将二童子之一置换为以祛除魑魅魍魉为己任的钟馗。画面中的钟馗虽体格伟岸、形貌奇诡,但目光柔和专注。他看向挑纱灯前行的小童,似含一种鼓励、几何等待、许多思索。这种让钟馗“跨界”“兼职”的构思在任伯年的著作中并不孤立,比如作于1872 年的《钟馗图》,主人公即以仰天仗剑、诗书报国的书生形象示人。任伯年笔下的钟馗是多面的、立体的、丰腴的、多情的,他既可金刚怒目地挥剑惩办祸患百姓的恶鬼,又会负手长啸对月焚香吟诗抒怀,还可温情脉脉悲天悯人为国祈福消灾。可以说,任伯年对于民间绘画的借鉴主要在选材和精神的体会,并不局限于详细形式的承袭。当然,他也并不刻意求变,而是依据鸦片战争后国运摇摇欲坠的时代特点自然而然地演化
河南郑州墙体广告。
其次,《五谷丰登图》采用了任伯年体现历史、神话体裁时常
河南郑州墙体广告用的构图方式。如创作于1867 年的《授书图》,妇人立于画面中心,孩童跪坐于画面左下;之前说到的《钟馗图》,钟馗占据画面中心靠右的多半部分,一童子藏身这以后,居画面最右; 创作于1872 年的《献瑞图》,老仙坐落画面中心,女童随这以后,坐落画面右下……一高一矮,画面虽无背景却显得错落有致,构图稳定,极具装饰效果;一老一少,使画中充满人间温情与朴实趣味,吉祥的意味隽永深远; 尤其是在以钟馗为主人公的著作中,更形成一丑一妍、一刚一柔的对比,钟进士忧国忧民、知人疾苦、立志斩尽天下恶魔的豪情跃然纸上,翰墨尽而意不绝,令观画者浮想联翩,热血沸腾。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五谷丰登图》集中体现了任伯年人物画的用线功力。由于他青年时期接受过西洋素描写生的练习,人物造型的准确性与深化刻画能力在之前学习“写真”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画中钟馗须眉舒朗,神色安详,身形魁梧,身形矫健;童子头上总角,身量未足,用力挑灯,箭步随行。这“气韵生动”富于动态的描绘来源于大师“学古而变,取洋而化”的高妙境地。他继承与发展了陈洪绶及二任的绘画技法,重视线条自身的造型能力,笔笔紧扣对象的形貌特征,用方折抑扬的钉头鼠尾描体现人物衣褶,描摹人物身形。悠扬流畅的线条是童子衣衫,刚柔并济的线条是钟馗纱帽,流畅自在的线条是风中灯笼,挺拔冷峭的线条是仙人骨骼……它们排列有序,纵横交错,疏密有致,乃至具有轻重缓急的节奏,线条的形式美几乎超越了详细形象,达到了笔简、形具、神生的效果
河南郑州墙体广告。
最后,在设色方面,《五谷丰登图》可谓独具匠心。画家生活在一个动乱的时代,覆巢之下无完卵,任伯年深知国难当头百姓流离的悲痛。于是,他打破了喜庆体裁绘画绚烂浓郁的色彩成规,以浓艳清丽、层次丰厚取胜,无翰墨处皆成胜境。钟馗与小童皆着红色调长衫却略显寡淡,麦穗寥寥两支并不丰腴,飘摇在风中的灯笼也不是民间传统年画中的红灯彩灯,只有钟馗腰间玉带的朱砂底成为整幅画面中最耀眼的亮色,与“五谷丰登”的夸姣祝愿遥相呼应,而有心的欣赏者却不免萌发国破山河在的黍离之悲。
苏东坡赞吴道子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千年后,山阴任伯年能行之!
河南郑州墙体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