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皮车到动车组,从普速车到高铁,人们已经习惯于寻求列车速度越来
墙体广告越快,可是在
西安到
榆林之间,至今仍有一列几乎站站停靠的旅客列车,它停靠的站点乃至包括那些不在列车时刻表上的小站。旅客在两分钟的停车时间里走入车厢,随意坐下,踏上最短十几分钟、最长10余
墙体广告个小时的旅途。
这列火车虽然大多是硬座、夏天没有空调制冷,却和沿路的
墙体广告大众结下浓浓的情缘,被老百姓亲切地戏称为铁路上的“公交车”,它便是7005/8、7007/6次列车,由
西安局集团有限
公司榆林车辆段担任,往返于
西安至
榆林之间,是一辆非空调一般旅客列车公益性慢火车。
黄土高原上的“铁路公交车”
周五早晨7:20,刘畅就来到火车站熟练的从自助取票机打出一张前往米脂的硬座票,她乘坐的7007/6次车从
墙体广告榆林始发,终点到
西安,从
榆林到米脂硬座票价只需4元,是其他车次同类座位票价的1/3还少一点儿。“7:50上车9:00多到米脂,不耽误就事。”刘畅说。
刘畅乘坐的7007/6次列车从1995年
墙体广告开行至今,已安全运转24年,每天早晨7:50由
榆林始发,21:17终到
西安,全程623公里,途径
延安、蒲城、黄陵等37个停靠站,其中客运站15个,乘降所22个,列车穿越高原、平原,连接着村庄、城市,最低的票价仅1元,由11节车厢组成,其中硬座车厢8节,卧铺车厢2节,不对外开放餐车1节。据了解,7007/6次列车每天从
榆林始发客流大约500余人次,运输旅客数量4000余人次,到了春运、暑运期间,始发客流打破700余人次,运输旅客
墙体广告数量打破6000人次,硬座票价最低1元,最高37元,开行时间最短的站点间只需12分钟,因其便利、实惠等特点,是很多百姓出行乘坐的首选。
在列车经停的37个停靠站中,有2
墙体广告2个乘降所,它们至今没有联入12306网站售票,所以在这里上车的旅客都要经由乘务员补票,这样的乘降所
榆林境内就有鱼河、镇川、田庄3个。早晨8:46分,今年65岁的李奶奶带着一筐自家的鸡蛋从镇川上车,去米脂看望坐月子的女儿,“就这趟车在镇川停了,1块钱就坐到米脂了,
墙体广告路上总共十几分钟,下雪下雨都不怕,可比坐
汽车便利。”李奶奶说。这22个乘降所大多数都是交通阻塞、出行不便的山区村庄小站,每逢洛川苹果需求梳花、套袋、摘果时,车厢总是挤得满满当当;逢年过节,老乡们带着自家的土猪肉、土鸡,提着
小米绿豆,坐上列车去走亲访友,
墙体广告去临近的镇上赶集,对他们来说,花几元钱出趟门,既安全又风雨无阻,就像坐公交相同便利,因而
墙体广告这趟列车又被一些人戏称为“赶集列车”。
助农惠民的“公益慢火车”
7005/8、7007/6次列车也是一趟充溢陕北元素
墙体广告的风俗列车。硬座车厢内,窑洞门窗的两端端面装扮有暴晒的红辣椒、玉米棒子,两侧壁板悬挂沿途风土人情、美食照片,每个窗户上张贴精美的剪纸窗花,列车到站既能听到一般话播报站名,也可以听到黄土高原特有的乡音“陕北方言”播报站名。“曾经没有,便是今年过年期间
墙体广告开端的,然后一直保持下来了,用咱陕北话报站,听着就感觉特别亲切。”旅客李子峰说。
7005/8、7007/6次列车还设有
墙体广告“赤色教育”、“惠民助农”两节主题车厢,“赤色教育”车厢,设置在5号车厢,图文并茂地展现中央赤军转战陕北历程,经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和一张张新老照片,折射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老区人民生活的变化。“惠民助农”车厢坐落6号车厢,设置有“农产品供求信息栏”,旅客可以随时发布自家农产品
墙体广告价格、数量,有购买需求的旅客也可填写需求信息,车内设有宣传栏,专门向
墙体广告旅客介绍外出务工安全须知、维权方法,以及沿线车站集市日期表,并经过车内视频播映器,动态播映农业科技知识视频短片,让乘车的
大众一路走一路学,可以学到致富技术。
榆林车辆段客运乘务车间党总支书记邱国峰告诉记者,每年有大量的果农务工人员从渭南、
榆林等地到达黄陵、洛川、富县一带,环绕洛川苹果
墙体广告工业栽培的“梳花、套袋、摘果”等出产链进行务工劳作,务工人员中对膂力要求不是很高,以女性务工者居多,常年季节性乘坐7005/8,7007/6次列车为首选。“苹果阿姨”是列车工作人员对这些务工人员共同的称号,既是对务工集体的总称,更是包括对打上十几天
墙体广告短期工、挣上几千元回家贴补家用、靠辛勤劳作换取美好生活的劳作妇女的敬仰,列车已然成为沿线“苹果阿姨”们的脱贫致富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