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弹指一挥间。从一清二白到小康生活,
墙体广告从关闭落后到快速开展,新中国建立70年来,绥德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活跃促进民生开展,人民生活大幅进步,社会作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开展取得了辉煌成果,完结了前史性跨越。
农业生产:从广种薄收到蓬勃开展
绥德县的农业具有古老而悠久的前史。
墙体广告新中国建立之初,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落后状况。1949年,全县人均耕地面积达6.47亩,亩产仅为20多公斤。解放后,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开展,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坚持水土,改良土壤,不断改进农业生态环境,持之以恒治山治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至1989年,累计兴修梯田42.38万亩,坝地3.36万亩,
墙体广告水地5.31万亩。跟着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进和科学种田的推广遍及,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断进步。
1978年,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进步了2.6倍。
墙体广告改革开放以来,绥德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惠及农业
农村农人的一系列政策政策措施,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作业的重中之重来抓,极大地激发了广阔农人的生产活跃性,全县农业生产蓬勃开展,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进。2018年,完结农业总产值37.4733亿元,完结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287亿元,
墙体广告粮食总产量到达9.5万吨,人均粮食1949年增长14倍。
城乡建设:打造
榆林副中心城市
建国后到1989年,绥德城乡建设开展很快,
墙体广告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县城,不只对旧城区进行了拆建、扩建,还新建了西城区,使县城面积扩展了1倍多,旧街拓宽,新街平整广大。新修了幢幢高楼、层层窑洞,安装了电灯,用上了自来水,工、商、饮食服务、文明教育、
医疗卫生、交通运送作业迅速开展。在村镇,集镇已逐渐成为村庄政治、经济、文明、交通的中心,
墙体广告不只新建了很多的砖(石)窑洞,而且已开端向砖薄壳、平房以及高楼开展,并办起了城镇企业。村庄中土窑洞已少建,代之以石窑洞,并呈现了砖薄壳和平房。上世纪80年代,对县城、集镇、村庄的建设都进行了开端规划,
墙体广告全县城乡建设开端了有计划的开展。
近年来,绥德县围绕建设
榆林副中心城市、吕梁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黄河公园中心城市方针,坚持“规划先行、完善功用、民生为本”的作业理念,统筹推进城市建设,
墙体广告城市服务功用不断优化提高,辐射带动南部区域的才能进一步增强。
交通运送:成为全省四大交通纽带之一
绥德从古至今便是西北著名的“旱码头”之一。
建国后,交通运送迅速开展。
墙体广告到1989年,全县有公营干线2条,县乡公路7条,村庄公路116条,专用公路3条,共128条,全长1045公里。构筑永久性大、中、小石拱桥梁261座,全长7145.9米。全县23个城镇全部通车,663个村庄中556个通车,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跟着公路的构筑,运送业也不断开展。1950年,开办了轿车客货运送,尔后,
墙体广告机械和半机械运送逐渐替代了人畜力运送,使运送量大大进步。
到2018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888.2公里,
墙体广告公路密度为10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339个建制村、105个贫困村通油路或许水泥路到达100%。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作业,改进
农村群众出行条件,绥德县对全县未通客车的48个行政村提供通班车服务,基本到达全县建制村全掩盖,在
榆林市首先完结行政村“通路、通车”的方针。
近年来,210国道和307国道、包茂高速、青银高速、包西铁路和太中银铁路先后交会于绥德,绥德成了
陕西省四大交通纽带中仅有的县级纽带,
墙体广告北至
齐齐哈尔、
乌鲁木齐,南至
昆明、
南宁,绥德的交通可谓四通八达,辐射全国多省市。现在,铁路、轿车客运线路辐射西北各省和晋、冀、鲁、豫、京、津等地区。绥德旱码头全方位、多层次、网格化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加快构成,交通运送供应侧改革的盈利正逐渐
墙体广告惠及广阔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