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在石桥铺。你认为是电脑城?不对,我在南岸这个石桥铺。
马鞍山?我说的是渝中区大礼堂后边,你怎么到九龙坡
马鞍山公园去了?
到黄桷坪了?咦,这儿怎么没有涂鸦街?周围居然是磁器口古镇。
……
在
重庆,有这样一些“双子星”“三胞胎”“四兄弟”般的重复地名,背面有趣的故事甚多。
重庆发布联合
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运用中心,以及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主任、
重庆地名研究中心主任周文德教授,《
重庆地名杂谈》作者、民俗学者李正权,对
重庆有趣的重复地名及背面故事进行了寻访解读,一起来瞧瞧!
石桥铺
你认为我在九龙坡?
实践我还在南岸长生桥
石桥铺商圈 李文勇 摄
提起石桥铺,许多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因电子数码市场出名的九龙坡石桥铺,但实践上,在南岸区长生桥还有一个同名地,也叫石桥铺。
解读
“
重庆近千个城镇级以上的地名中,总共运用汉字两千多字次,运用次数最多的5个汉字分别是‘龙、溪、石、家、山’,其间‘山、溪、石、坪、坝’等地名用字反映了
重庆的地势地貌特色。”周文德介绍,石桥铺的“铺”指的并不是店肆,而是递铺,是古代供邮驿休息的当地,这座递铺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历史悠久。而坐落南岸长生桥的石桥铺,则坐落轨道交通6号线长生桥站附近,知名度比前者要小。
黄桷坪
我不仅有川美和涂鸦街
还有两个“兄弟”在沙坪坝和巴南
黄桷坪涂鸦街
提起黄桷坪,大家很自然会想到九龙坡黄桷坪,想到川美,以及那色彩纷呈的涂鸦街。但实践上,除了九龙坡,
重庆还有多个当地叫黄桷坪,其间一处坐落沙坪坝区,紧邻磁器口古镇;另一处坐落巴南木洞镇,离曾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记住乡愁》的取景地木洞老街,仅一水之隔。
磁器口
解读
李正权介绍,史志对九龙坡区黄桷坪的得名有所记载,据传清朝年间,此地坪上有一大黄桷树,行人常在此休息乘凉,故而得名,“
重庆到处都能见到黄葛树,大路旁边、城墙里、山坡顶、陡坎上、街头巷尾。因为
重庆方言中‘葛’与‘桷’读音都读‘guō’,所以导致呈现了许多‘黄桷’系的地名。”
汉渝路
我们是“双胞胎”
曾一起衔接抗战物资要道
沙坪坝汉渝路 来历:沙坪坝微政务
提到汉渝路你会想到什么地标?有人会想到一中体育馆,想到工人村的大排档,有人则会想到空港新城,想到碧津公园和江北机场的T2航站楼。
为什么?因为汉渝路在
重庆主城有两处,一处坐落沙坪坝区,衔接三角碑到石门大桥;一处坐落渝北区双凤桥,紧邻碧津公园,遥望江北机场。
解读
“两处汉渝路的得名,都与抗战时期闻名的‘汉渝公路’相关。”周文德介绍,汉渝公路从
陕西省
汉中开始,翻过大巴山,再经万源、宣汉、
达州、大竹、邻水等地灵通
重庆渝北、江北和沙坪坝区三角碑(今沙坪坝转盘),全程五百多公里,“这条公路从1939年起筹备建筑,1943年贯穿,它是抗战军运的南北应急通道,也是国际援华战略物资从
重庆运往华北抗日前线的仅有通道。”
马鞍山
我的“宗族”遍布
重庆
小小姓名后边深藏着大故事
“你在渝中区大礼堂那个
马鞍山?我在南岸
马鞍山啊!”
重庆有多个
马鞍山,渝中区、南岸区、大渡口区、江北区等地都有叫
马鞍山的当地。
解读
沈钧儒新居
重庆市渝中区文管所供图
“两端高,中心低的一座小山堡,形似马鞍,也就称为
马鞍山。
重庆许多这样的山,所以同名地许多。”李正权介绍,
重庆的诸多
马鞍山中,以渝中区大礼堂背面的
马鞍山最为闻名,这儿曾是沈钧儒、史良、李公朴、王炳南、王安娜、茅盾、沙千里等闻名人士居住活动的当地,也曾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同各民主党派共商国是的重要场所,至今仍无缺保存着沈钧儒新居等历史建筑。
大石坝
我们同名却可能相距几十公里
导航一定要看清
江北大石坝 来历:江北微发布
江北大石坝、沙坪坝大石坝、巴南大石坝、渝北大石坝……在地图上搜索
重庆主城区的大石坝,会呈现很多的同名之地,这些地名坐落不同区域,甚至一南一北,相差几十公里。
解读
“
重庆地名的重复八成与
重庆的地势、地势、地貌有关。而大石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地名简直都是因为当地有一块大石或平坝而得名的。”周文德介绍,江北大石坝是这些同名地名中较为知名的一个,“还有史志记载,这儿原名叫罗家大石坝,因姓名太长叫起来不方便,所以就把罗家二字省了,直接叫大石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