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初时节,记者来到
陕西省
延安市,
墙体广告 从延河岸边抬眼望去,两边连绵的群山郁郁葱葱。青山之外仍是青山,层层叠叠的山峦绿意盎然。这哪里仍是人们印象中的黄土高坡!
满山披绿 朝气蓬勃
旧日的黄土高坡已被绿色覆盖。施行退耕还林以来,
延安的植被覆盖率由200
墙体广告0年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3%。
“现在这儿满山披绿、朝气蓬勃。”
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乡长杨树伟站在一处山坡上对记者说。从坡上远眺,
墙体广告 青山隐约,细雨毛毛,水满陂塘,树绕村庄,好似到了江南。杨树伟说,“这儿形成了一个非常湿润的小气候,最明显的体现就是雨水多了。”
“湿润的小气候”是
延安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
墙体广告 成就的一个侧影。数据显现,退耕还林20年来,
延安年降雨量由300毫米增加到500至600毫米。
在记者采访的几日里,从宝塔区到吴起县,从安塞区到甘泉县,一路雨水相随,仿佛时刻提醒着人们,这
墙体广告 儿早已不再是黄沙肆虐之地。
黄土地的新面貌
黄色曾经是
延安的色调。在
延安市吴起县南沟村
墙体广告 ,老支书闫志雄向记者述说起退耕还林前的景象:一刮风,黄土、沙尘遮天蔽日。山扛不了风,地保不住水。
20年前,
延安曾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现在,大块暴露的黄土地已不多见。黄色代表着秋季山岭间斑斓的树叶、南
墙体广告 泥湾川道里翻滚的稻浪以及游人相机中倾注而下的壶口瀑布。
风趣的是,在安塞,人们发现以气势磅礴闻名的腰鼓
墙体广告 不见了旧日尘土飞扬的场景,原来是因为漫山遍野披上了绿装。为了展现腰鼓的气势,安塞区冯家营村专门保留了一块黄土地,作为演出的舞台。
蓝天白云已是常态
陕北民歌里唱道:“蓝个盈盈的天上飘着一疙瘩云。”
现在的
延安,蓝天白云已是常态。气候资料显现,退耕还林以来,
延安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01年的238天增加到2018年的315天。
“空气好,能养老”,谈及近年来
延安的空气质量,闫志雄颇为自豪。
墙体广告在他死后,是一个开业不久的景区,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游客坐着快艇在水面上奔驰。
靠着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吸引力,南沟村开展起了旅游业。景区开业仅半年,收入就达到100多万元。作为景区股民的每个乡民都是受益者。55岁的乡民闫志宏倚靠在自家的小卖部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回想起从上山放羊到上山造林,再到现在吃
墙体广告 上“旅游饭”,不禁感叹这些年巨大的改变。
今天的
延安,叫人怎么不爱它?
红色 脱贫致富的颜色
延安,红色革命圣地。红色是刻在
延安骨子里的颜色,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精力。
面对干旱少雨、树难成活的恶劣气候条件,
延安公民发扬自给自足、艰苦奋斗的精力,20年如一日地坚持种树,
墙体广告 一代接着一代干。春天种的树死了,秋天补种;第一年种的树死了,第二年补种。一片林子往往是“爷爷孙子五辈树”。
延安公民的坚持和奋斗,换来高原大地由黄到绿的转变,也促进了农人增收。
特征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成为
延安各地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以花椒、核桃、红枣等为主的产业已成为
墙体广告退耕
大众重要的收入来源。
延安市林业局统计显现,现在整个
延安林果面积已达676万亩,仅苹果年产值就达到120亿元。
“预订苹果的人可多嘞!”在安塞区,果农刘高明告诉记者,20多亩苹果园一年能带来八九万元收入,纯利润能有五万元左右。他指着山坡上自家的果园,盘算
墙体广告着收成的时刻,“到时候把苹果套的袋子摘了,太阳一晒,苹果就红了。”
红色,也是致富的颜色。
墙体广告红彤彤的苹果飘着果香,咬一口,脆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