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李子老到的季节。走进
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和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成片的李树被挤满枝头的果子压弯了腰。此时节,村民们显得格外繁忙,随处可见采摘、出售的身影。
因为质量好,
巫山县的脆李一开售,便招引了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接连不断, 现场收买果农采摘下来的新鲜脆李。看到一年的辛劳总算有了收成,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在政府帮忙下,脆李培养科学化水平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销路也越来越宽,增收致富不再是难事了。”
量体裁衣 优质脆李代替传统“三大坨”
早些年,
巫山仍是以培养传统的玉米、红薯、马铃薯“三大坨”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农民增收无望。再加上年青一代纷纷走向大城市,传统的培养方式正堕入“后继无人”的窘境。
怎么打破这一形势,引领群众走上一条可继续增收致富的路子?2007年,
巫山相关部分在曲尺乡调研工业开展情况时注意到,当时,曲尺乡海拔600米以下的培养有柑橘,而在600米以上,除了少数的李树外,再也没有其它作物。
调研还发现,这儿培养的李子口感脆嫩、精纯,口味比一般李子甜,虽然培养面积不成规划,不少农户仍是将李子变成了现钱。这让调研人员看到了致富的期望,当年即划拨专项费用,让当地农户使用本地李树,进行压条育苗,开端成片成规划栽植李树。
经过试点示范,李子的经济效益初显,培养规模也向其他城镇延伸。2012年,组织了一批基层干部和李子大户前往
四川省茂县学习科技管理,一起,
重庆市农委、市农技总站、西南大学组成当地李良种资源发掘和工业开展技术协作组,鼓励大户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方式进行标准化培养。
经过多年的尽力,
巫山脆李总算修成正果,于2016年5月,经过了
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果树专业委员会的品种判定,充分肯定了
巫山脆李树势强健,果实质量优秀,是稀疏可贵的当地李优质品种。
8万吨脆李接连上市 产量有望打破6亿元
在曲尺乡柑园村彭斌家的脆李地里看到,伸手可摘的果子缀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这个90后
重庆巫溪墙体广告大学生,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城里作业,而是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种起了脆李。
“我们家种了10亩多地脆李,有7亩多进入了丰产期,估计可产4吨脆李,不过这些李子现已被外地的几个大客户订完了。”彭斌很骄傲的介绍,因为品相好,口感正,他家的李子每斤卖价在20元以上,从不讲价,都是外地批发商大单进货,在
成都、
上海、
辽宁等各大城市从来都是供不应求。
正如彭斌所说,
巫山脆李果肉致密,汁多味香,脆嫩且酸甜适口,被誉为“中华名果”,深受各地顾客青睐。进入7月,
巫山脆李接连老到上市,慕名前来购买脆李的游客川流不息。
因为
巫山归于典型的山地地貌,海拔高度不同,温差、光照等条件也有所不同,使得脆李老到时间各有差异,这也为脆李大幅度的延长了货架期。其它产地的脆李上市期在20天至1个月,而
巫山脆李可以到达50余天,从6月下旬到8月中旬,均可吃到正宗的
巫山脆李。
据介绍,到本年年末,巫县培养脆李面积将到达20万亩,悉数进入丰产期后可年产脆李20万吨,完成产量20亿元。现在,现已进入丰产期的有8万亩,产量估计将打破6亿元。
稳量提质
巫山获评“全国优质李生产基地县”
重庆巫溪墙体广告
近年来,
巫山县量体裁衣,将脆李定位为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致富的“1+3”特征效益工业之一,对其进行要点打造,“
巫山脆李”品牌正在成为全国闻名的公共区域农产品品牌。
2014年5月,“
巫山脆李”被我国果品流转协会颁发“中华名果”称谓,同年6月,
巫山县被
重庆巫溪墙体广告正式颁发“我国脆李之乡”称谓。2015年9月,
巫山脆李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为地舆标志商标。
本年7月8日,“
巫山脆李”又为
巫山赢回了一个荣耀的称谓,在
巫山县举办的第十六次全国李杏学术交流会暨第四次全国优质李鉴评会上,我国园艺协会李杏分会鉴定
巫山县为“全国优质李生产基地县”。
重庆巫溪墙体广告
巫山县县长曹邦兴表示,
巫山县将不断巩固和完善“我国脆李之乡”、“全国优质李生产基地县”这些金字招牌的内涵和外延,稳量提质,尽力把
巫山县打造成全国最大的优质脆李生产基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