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网站上有网友爆料,
成都某超市卖的一种早春蔬菜,一斤
价格高达119元。
成都地处天府之国,自古物资富饶,现在竟有蔬菜卖出如此高价,令人侧目。此外在
上海,这种蔬菜一上市,就以每斤最高130元
价格,完爆其他时令菜蔬,成为菜市场的新贵。
在本年早春爆红的蔬菜便是:香椿芽。
3月5日,封面新闻记者在
成都某超市看到,货架上的香椿
价格不菲。虽然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卖的已是本地产品,但一斤价
格仍旧高达99元,与同场售卖的澳洲牛肉
价格适当。想咬一口春,没想咬痛了钱包。
1香椿入菜宋已有之
香椿芽又称椿芽、香椿头,一般指椿树在阴历谷雨前抽的嫩芽。因为香椿素(挥发性芳香物)的作用,令椿芽具有一种特别的异香,喜欢者奉若至宝。而这种奇特的早春木本蔬菜,又是中国人独一份儿的甘旨。
香椿入菜宋已有之,到明代便已十分流行。明初《救荒本草》中记载:“采嫩芽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连《西游记》里都记载有:“香椿叶,黄楝芽,竹笋山茶更可夸。”
阴历谷雨之前的椿芽最是甘旨。前人总结“雨前椿芽嫩无丝,雨后椿芽生木质”,就
现代科学看来也是这样,椿芽越嫩,傍边有害物质亚硝酸盐的含量就越低。
香椿芽的吃法很多。上世纪80年代,
成都提督街有老牌川菜店食时饭馆,每到开春就会祭出绝活“烘春芽蛋”,用鸡蛋加水、盐勾芡,再拌入碎椿芽,烘烤后倒扣盘中,外酥里嫩,滋味绝美。
四川旧时庙多,修竹茂林,常有香椿树杂生。谷雨前,川中古刹所做的素斋“椿芽双丝”(椿芽拌豆筋、莴笋)也成了一道名菜。另外川菜中的“椿芽胡豆”“椿芽炝鸡丝”也十分有名。
“香椿拌豆腐”在北方很普遍。散文家汪曾祺就曾写道:“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揉盐拌入豆腐则“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华北和西北的百姓都十分喜欢用椿芽挂面糊“炸香椿鱼儿”。
湖南则有传统小食“凉拌香椿”,盐醋腌渍,再上浇头,爽脆可口。香椿还可做成各式酱料,难怪
四川民谚说:“房前一株椿,春菜常不断”。
2宝姑娘的油盐炒枸杞芽儿
宋《山家清供》中曾介绍了一种名为“山家三脆”的小菜:“笋蕈初萌杞采纤,燃松自煮供亲严。”诗中说到的三种质料便是春季山中初生的嫩笋、野蘑菇还有枸杞头。
枸杞在中国作为药用植物,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讲,“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傍边以枸杞子最为人们所熟知,尤其以产地西北为绝品。”
四川凉山
墙体广告
对好吃的南方人来说,初春的枸杞头(芽)更是甘旨的珍馐。“采摘枸杞的嫩头,略焯过,切碎,与香干丁同拌……或入油锅爆炒,皆极清香。”汪曾祺说的便是枸杞头特有的辛香味,能唤醒人们沉睡一冬的味觉。
四川凉山
墙体广告
四川人也有吃枸杞头的传统,枸杞头又被称作狗地芽儿、地仙苗,俗语还有“离了狗地芽儿不办席桌”说法,曾是春季处处可见的野菜。初春郊游,顺手摘一把回家,便能极便宜地尝到山林之味,明末清初
四川达州文人唐甄,晚年窘困,家中炊烟断绝时,就以院中的“狗地芽儿”充饥。
四川凉山
墙体广告
有时“吃腻了肠子”的高门厚户也好这一口。《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探春和宝钗忽然想吃“油盐枸杞芽儿”,竟拿了五百钱给厨房添菜,让厨娘都不好意思要送还回去,说便是“三二十钱的事”。
四川凉山
墙体广告
不过,厨娘只知这枸杞芽儿是个普通野菜,殊不知中医还用它调养少妇经血。但两位大方的小姐肯定是心知肚明的。
四川凉山
墙体广告
3田间野外咬一口春天
四川凉山
墙体广告
1078年春,41岁的苏轼在
徐州任上,思乡甚笃,做《春菜》思念故土甘旨,一口气说了芜菁(大头菜)、春韭、荠菜、青蒿、辣椒、菠菜、苦笋等等9种春季时蔬,傍边大部分都是野菜。
四川凉山
墙体广告
野菜作馔,世间少有。唯中国人好吃,将山野田间杂草也逐个分拣来端上桌。农耕年代,早春地里尚青黄不接,但是一冬肉食浊气让人不得不想鲜蔬的清新。所以鹅黄嫩绿刚染田埂,人们便雨后春笋找寻鲜灵灵的野菜。此举穷人可以用以度荒,富有人家则是尝鲜排毒。
四川凉山
墙体广告
野菜生命力又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如伏地而生的荠菜不畏严寒,雪中也能生长,同时又含有多种氨基酸,味道鲜美,是备受人们喜欢的小菜。苏东坡曾创“荠菜粥”,自称味比“陆海八珍”;而江浙一带,善用荠菜入馅,制作各式面点,享誉全国;华东还有荠菜鸡片、荠菜丸子等传统时令菜。
四川凉山
墙体广告
又如雨水后刚发芽的蕨菜,青绿地直立在春阳之下,趁着顶端“小拳头”还未完全舒展时,赶忙掐下,带回去或拌或炒或腌渍,洪亮爽口,被誉为“山菜之王”。
四川凉山
墙体广告
此外还有灰灰菜、豌豆头(尖)、马兰头等等,都是让人口舌舒展的春季野菜。现在这些野菜都已是人工栽培,普通菜市场就能找到。虽然
价格昂贵,但它们在初春时节显露出的泼辣生命力,还是让人们欲罢不能。
四川凉山
墙体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