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兰巴托逛游的几天里,蒙古国立大学非常值得一去,这所蒙古国最高学府风格和莫斯科国立大学也很相似,只有一座规模很大的主楼,学生学习、科研、生活起居都在这座大楼里。主楼正前方,竖立着蒙古革命领袖乔巴山的戎装塑像。主楼正中央顶部,镶嵌的也是红旗簇拥、索永布上有一颗金星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国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境内的很多苏联元素被传承和保留下来;蒙古国民主化后,和俄罗斯一样,也保留了这些苏联元素。
个人感觉,这些红星、镰刀、锤子、工农联
内蒙古乌海墙体广告等组成的苏联元素,很能给人以正能量,或许是这些元素没有随着时代的变革而消失的原因吧。 蒙古国自打独立那天起,就一直受到俄国人的控制:独立是经过沙皇的策动;后来蒙古人民革命党上台执政,也是凭借苏联红军的支持;苏联在蒙古国驻扎有大量的军队,在戈壁苏木贝尔省省会——乔伊尔,还保留有苏联大型空军基
内蒙古乌海墙体广告地遗址;蒙古国在1937年和苏联同时进行了大清洗运动。
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而
内蒙古乌海墙体广告过去,蒙古人民共和国曾一度被戏谑性地称为苏联的“第16个加盟共和国”。即便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走在乌兰巴托街头,苏联时代留下的痕迹还随处可见,甚至比我去中亚5个斯坦国旅行时,发现的苏联痕迹还要明显。 不但蒙古国的政治、军事长期受苏联控制,而且苏联还严格地控制了蒙古国的文化、教育等领域。共产主义蒙古时期,藏传佛教受到严格控制,大批的寺院被关闭,数以万计的僧人和信徒被流放或处决,那个年代,蒙古国全境唯一保持运作的寺院,只剩下乌兰巴托的甘丹寺。哈拉和林的额尔德尼昭内大部分寺庙建筑,就是在大清洗时期被毁坏的。
为牢牢控制蒙古国文化传承,苏联在蒙古国强行推广用俄文字母(即西里尔字母)拼写的“新蒙文”,使得传统蒙文(老蒙文)在蒙古国一度失传。很长一段时间,外蒙古人和
内蒙古人虽同属蒙古族,但只能互相听懂对方说话,写出来的文字,互相都看不懂。蒙古国改革后,在发扬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氛围下,会读会写老蒙文的外蒙国人越来越多,但西里尔
内蒙古乌海墙体广告蒙文目前仍是官方使用的文
内蒙古乌海墙体广告字,蒙古国的网站、报纸、钱币以及街道上的标语和
广告牌,几乎都是用西里尔蒙文书写。
其实使用西里尔蒙文,在一定程度上倒是给我这对蒙语一窍不通的游客提供了一点儿便利——因为我认识西里尔字母,很多单词可以拼出来,并顺下来这是什么意思。比如在乌兰巴托街头,有一家很著名的快餐连锁店,叫“Хаан Бууз”,我能直接根据西里尔字母拼出来,这是“可汗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