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螺蛳粉、香鸭、金桔、蜜橙……
闻香寻味识
柳州广西柳州墙体广告
秋风送爽,走在
柳州市背街小巷,就会嗅到空气中弥漫的螺蛳粉味道。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柳州人基于螺蛳这一食材,创新推出如今誉满天下的螺蛳粉。螺蛳粉、香鸭、金桔、茶油、蜜橙……从城市到
乡村,从饭店到田野,四处都可以“闻”到
柳州特色味
广西柳州墙体广告道的香气。
可以快递的乡愁
10月4日,央视新
广西柳州墙体广告闻频道播出《壮美中国 美丽家乡》节目介绍“
广西三宝”,其中之一就是目前全国网销量最大的食品
柳州螺蛳粉。
螺蛳粉没有理由不上榜。目前,
柳州螺蛳粉网上店铺超过1.2万家,拥有自主商标品牌超过200多个,日均销量约100万袋,销售收入超过45亿元,全国实体店铺超过8000家,在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开有实体门店,它已成为享誉世界的美食。
从街边特色小吃到
广西柳州墙体广告网红食品,
柳州螺蛳粉只用了5年时间。
2014年底,
柳州第一家螺蛳粉预包装生产企业诞生,开启螺蛳粉俏销全球的“网红之路”。
柳州利用互联网推动,
广西柳州墙体广告让螺蛳粉成为“可以快递的乡愁”,让远在他乡的人们不出门也能品尝到正宗的
柳州味道。现在,袋装螺蛳粉批量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东南亚多个国家。
“
柳州螺蛳粉成为
广西柳州墙体广告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典型案例。”
柳州市相关部
广西柳州墙体广告门负责人说,该市积极借助螺蛳粉这张“可以食用的城市名片”策划活动、营造话题,讲好产业故事、城市故事、发展故事,推进城市形象国际传播。
每个城市都有特色小吃,但不是每个特色小吃,都能像
柳州螺蛳粉那样成为网红。究其原因,是
柳州人敢想敢干而且要干出
广西柳州墙体广告名堂的精神所造就的。
一方水土出一方特产
国庆长假期间,
柳州美食家陈伟一直在融水大苗山寻味。他新找到的美食,是苗山里的烤丝瓜:糯米、香菇、木耳、笋干、葱头、胡萝卜等食材切碎,塞到丝瓜里封好,放在炭火上烤。“比烤鱼烤肉还好吃”。
其实,与之媲美的还有另一种美食——融水香鸭。
有人这样形容融水香鸭:“皮下脂肪少,肌肉鲜红;煮熟后肉质细嫩,无腥膻味,香甜不腻,有香鲜味。”香鸭产量少,在
柳州市磨滩路开摊的覃先生经常从融水进购香鸭回来卖,每只1.5公斤重的鸭子售价98元,但只有熟客才买得到。
有记载,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融水开始养殖香鸭。如此算来,融水香鸭养殖已有200多年历史。
“一股清泉从石缝里涌出,鸭子天天用山泉水洗澡。”陈伟说。在山清水秀的环境里长大,香鸭味道自然香甜。
一方水土出一方特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柳州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善曾经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上世纪90年代,由于忽略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
柳州一度出现生态环境恶化,成为我国四大酸雨区之一。从“九五”期间起,
柳州走上酸雨治理、生态重建之路。如今的
柳州,已是“全市绿树成荫、常年景观丰富、四季鲜花常开”的宜居花园城市。
特色产品赚足回头率
10月6日,
四川一名女士游览
柳州后发微博说,她在
柳州旅游时被当地朋友推荐了很多美食和景致,无奈时间有限不能一一体验,希望下次再到
柳州,体验紫荆真秀色,花开时节动壶城。
柳州特色产品多,样样能赚足人们的回头率。截至目前,该市已获批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融水糯米柚”“融安金桔”“三江茶”“三江油茶”“鹿寨蜜橙”“融水香鸭”“柳江莲藕”“鲁比葡萄”8个,涵盖水果、茶叶、油茶等特色农产品。
8月,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全区8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材料,报送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其中“
柳州螺蛳粉”“成团大米”“柳城云片糕”3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来自
柳州市。如能获批,
柳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将突破两位数。
柳州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和发展螺蛳粉产业,推动“
小米粉”成为“大产业”;还用发展特色农产品的方法,打造别具特色的工业产品,比如
新能源汽车E系列。
“我们正在构建具有
柳州特色的制造业发展新体系,加快建设高端、智能、绿色、高效的
现代制造城。”
柳州市主要领导说。
从农产品到工业产品,每一种特色产品,都是
柳州的一张名片。如今,无论在何处,当人们拿起一张名片时,会关注中国南方省区
广西腹地的一座宜居宜业工业城市——
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