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松镇现任镇长廖成辉眼中,廖学经的另一个角色是一名良师。原来,在1971年卸任村支书后,廖学经听闻当时的茶山排村小组教学点因地处偏僻,城里的教员不愿意来,来的教员又很难留得住,在此状况下,他主动请缨申请到教学点任教。那时的他,年近不惑,家中还有几个孩子,经济条件甚是艰难。可廖学经怀揣着一颗热忱的为民之心,毫无怨言地选择了贫寒的从教生活。
江西赣州墙体广告
廖成辉曾就读于廖学经任教的教学点,在他的印象中,廖学经既是严师也是良师,“固然没受过正轨的教学培训,但他总是穿着整洁,严肃认真。”据引见,当时学校只要两个教师,廖学经教数学。
江西赣州墙体广告
那时分,廖学经白昼守护着三尺讲台,对孩子们耐烦细致教学,风雨无阻。晚上,则打着马灯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上门家访,生怕有一个孩子停学。
江西赣州墙体广告
廖成辉回想说,当时,班里有个女同窗,家里让她停学,“是廖教师屡次上门给家长做工作,最终那个女孩坚持读完了初中。”廖成辉通知记者,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每年都会遇到三五个家境特别贫穷的学生,为避免因交不出足够的学费而停学,廖学经从本人微薄的工资中为贫穷学生垫付学费。18年来,廖学经累计为近100名贫穷学生垫缴学费。
廉洁,也是廖学经留给学生们的一个深入印象。“当年学费、杂费都是开学统一交给教师,每到学期末,他就会将每项支出列得清分明楚,小到一根铅笔、一块橡皮擦,然后将剩下的钱分文不少地退回给我们。”廖成辉通知记者。
江西赣州墙体广告
廖学经的妻子邓建秀通知记者,那时,廖学经每天起早贪黑地到学校上课,晚上修改作业到深夜,家中仅剩下她一个人干活是经常的事,“起初也不了解,但后来也渐渐了解他了。”她通知记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过去,廖学经带过的学生们不少走出大山,闯出了一番本人的天地,而谈到这位老恩师,学生们照旧深深敬仰着他那敬业贡献、爱生如子、廉洁营私的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