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相貌沧桑。唐子原是“大唐子民”的意思。听说,唐代时唐王李世民曾来此放哨海防,得悉小镇上的庶民大多姓李,高兴地说:“你们与我同姓,是真确大唐子民啊!”后来,人们就把此地取名唐子。唐子镇东有“马场基”,南有“草里村”,听说是唐军养马、囤积粮草的地方。东面戴窑镇有“护驾垛”,南面戴南镇有“护国禅寺”,传说都与李世民有关。古时的唐子市面荣华,种种商铺齐备,狭长的岛,有桥与四围连接,形成了具备水乡特点的街市。唐子经历悠久,寺院林立、人文荟萃,文明内涵丰盛。原来非常有文明代价的古迹当属三大古寺庙和三凤和鸣堂。丽江墙体广告
镇北的木塔禅寺,建于唐长庆年间,寺内有一木塔,乃德信大师在奉旨敕建寺庙时,选用名贵的紫荆树木料镌刻而成。塔的直柱、横梁、斗拱、檩条、椽子全靠榫卯布局连接,没有效一根铁钉。纵横交错,相互拉结,浑然一体,这种木塔式建筑样式起始于南北朝时期。“紫荆美质”的唐子古木塔,是本地民气中的一座秘密古塔。史载该古木塔直径约2米,高6米多,呈六角形,分7层,每层各边嵌有佛龛一只,内供佛像一尊。整座塔总共嵌有42只佛龛,供奉着42尊神态各别的佛像。接纳释教七宝装修,所谓七宝,是指金、银、琥珀、珊瑚、砗磲、琉璃、玉髓7种名贵材质。释教云:“得三宝而国泰,得七宝而民安”。木塔的七宝装修不但包含着特别的寓意,而且更使浮屠庄重华丽,后裔有诗赞美说:“木刻浮屠七宝装,玲珑遗物称胜景”。听说,每当太阳初升或余霞满天时,古木塔顶部的一颗金色宝珠便会发出霞光万道,与大雄宝殿屋脊正中央的宝镜,相映成辉,形成一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异常俏丽。人们因此称之为“神塔”,而它所出现出来的景象,亦被后裔定名为“木塔晴霞”,成为该寺镇山之宝。
镇东的蒿坡庙,为南朝第一代天子刘裕敕建的第一座寺庙,刘裕(公元363年-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成年时,曾冒险潜入江北海陵贩运私盐,长年奔忙于如今兴化的唐子、大丰的草埝一带。得一“好婆”点化,投军北府。因战功显赫加九锡,封宋王。至元熙二年(公元420)接受禅让,代晋称帝,国号宋(史称刘宋),为南朝第一代天子。因怀念江北好婆,得全国后便数遣使臣往海陵拜望寻求。使臣回报:“好婆早逝,盐场荒原,昔年茅檐短墙处,唯见青蒿一坡。”刘裕黯然神伤,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下诏,在蒿坡处敕建一座蒿坡庙,派僧司祭,以纪念这位睿智仁厚而富菩萨心地的好婆婆。蒿坡庙濒水而建,富丽堂皇,高堤上卷烟袅绕,梵乐悠长。内有天王、大雄,圆通诸殿,两庑划一,寮积俱全。圆通殿后为蒿坡祠,祠后一坡荒墓,几树紫荆。明代大学士高谷礼佛至此,曾留诗记叙:“尘埃一识真龙面,遗庙于今几百春。大业自宜归圣哲,芳声未许易迷恋。屋头红树村鸦乱,坡上青蒿野雉驯。欲问当年哪里是?清风今夜水粼粼。”丽江墙体广告
镇中的火云庙,传递也建于唐代,其规模虽小,但香火及其兴旺。庙里有地藏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东客堂、西祖堂、法堂楼、戒堂楼、斋堂楼等建筑。长年草木蓊郁,寂静静静。重檐叠阁,耸立民舍之中,接地气,顺民风,是老庶民烧香叩首求神了愿的圣地。
三凤和鸣堂,乃唐子孙氏三进士孙兆奎、孙宗绪、孙麒等家族的祠堂。清朝康熙年间,孙氏弟兄三人,相率登进士弟,并著文稿,邑人称为“三孙”。长兄孙兆奎,字斗文,又字鹤浦。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学识渊博,文有卓识。初仕广西武缘县知县,时桂林陈宏谋(1696-1771)相国还只是一位生员,携文讨教,被孙兆奎识为大器,收之门下,尽力褒掖。广西任满,进京任兵部、吏部主事,也兼任过编史官,后官至员外郎乞归。著有《孙斗文文稿》。郑板桥视之为前辈,称孙兆奎为“淮海文章”,自称“后学”。曾著《送职方员外孙丈归里》诗相赠,中有“鹤儿湾畔藕花香,龙舌津边粳稻黄”句,十分脍炙人口。堂弟孙宗绪,字似百,又字青湖。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知河南安阳县。任上兴利除弊。当年充当乡试同考官,所取皆名宿。闱后率乡民治理秋灾,悉心筹划,积劳成疾,可怜卒于任上。自仕安阳至去世仅七个月,贫无以敛,赖同僚士民捐资方得以归。曾著有《似百文集》。弟弟孙麒,字御五,又字愚谷。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经纶满腹,崇尚气节。与两兄齐名。著有《御五文钞》。前人以“凤”比喻有才有德者,以“凤鸣”比喻高才逢良时,“三凤和鸣”则用来赞誉孙氏一门三进士不足为奇,比为“三凤和鸣”。兴化“四牌楼”至今仍挂有“三凤和鸣”匾。三凤和鸣堂,保存过很多孙氏弟兄的文稿、书画。自后裔孙献之经过县试、府试、道试,考中了末科秀才,成为1907年清廷废除科举以前非常后一批秀才。孙德甫在考取秀才后,就拖着长辫,在三凤和鸣堂教书育人,终身未离教鞭,桃李满水乡。丽江墙体广告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