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
北海发生沧桑巨变。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南国边陲小镇,变成一个开放进步的
现代化城市;从一个以农业渔业为主的渔村渔港,变成一个工业和
现代服务业发达的
广西第四大经济体。回望70年,
北海各方面的发展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的过程。其中,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交通巨变,值得大书特书。
北海交通先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天不足。历史上
北海属于南越之地,史称南蛮,偏居中国南端一隅,加上三面临海,交通天然受限。新中国成立初期,
北海交通依然落后。上世纪50年代
北海交通还是以步行为主,没有公交车,70年代迎来短途班车,但座位挤,车内闷热,从
北海到合浦全程需要一个多小时。对此笔者深有体会,1988年我第一次去
桂林,坐班车沿
北海至
南宁三级公路去
南宁转乘火车,车上人超载没空调,路况差车速慢,经过7个多小时,下午赶到
南宁已错过火车,只能住一晚等第二天的车次了,去一趟
桂林就花了两天时间,真正体会了“出行难”。
改革开放,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北海列入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迎来交通发展的机遇。上世纪90年代开始,
北海交通事业得到大发展。1990年,“南北二级公路”竣工通车,1998年,
南宁至
北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00年石湾至
北海段“三北高速”通车,推动
北海交通飞跃发展。通往区内外周边城市班线相继开通了,
北海至合浦全程只需40分钟,
北海至
南宁全程只需两个多小时。机场、客运码头也相继开通,1995年建成了
北海火车站,
北海人欢欣鼓舞。
党的十八大后,
北海交通出现巨大变化。2013年12月30日,
桂林至
北海高铁动车抵达
北海,从此
北海进入高铁时代,交通出行时间大大缩短,
北海至
南宁仅需一个半小时左右,
北海至
桂林仅需4个多小时。如今,
北海交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通四通八达。南珠车站开通了30多条省外超长客运班线;
北海机场开通了29条国内航线,通达城市33个,2018年
北海机场旅客吞吐量228万人次。陆上交通线路纵横交错。铁路有邕北高铁、玉铁铁路;公路有南北高速、玉铁高速、贵合高速、南北二级公路、209国道、325国道。
北海已形成了高速(普通)公路、铁路、航空、航运、口岸“五位一体”的海陆空交通网络,形成了以飞机、轮船、动车、大巴等组成的“天上地下,车畅于道,人便于行,货通于流”的
现代化交通体系。借用王勃《滕王阁序》里一句话:“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来形容
北海当前的发达交通,最为贴切。
北海交通发展推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动经济腾飞,港口贸易可见一斑。现在,
北海港有万吨级泊位13个,最大靠泊能力15万吨,与世界98个地区和218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1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大关。依托港口交通的铁山港临海工业区2018年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石油
化工,临港新材料成为引领
北海工业大发展的新星。交通发展也引来各路资本大汇集。重大项目不断进驻,近两年来,
北海引进百亿级项目达26个,十亿级项目699个,引进重大项目个数全区第一。“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这一理念在
北海得到充分体验,由于交通助力,
北海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众多新成就让人们目不暇接。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 展望未来,
北海交通会更加发达。
广西提出全面对接大湾区的发展规划,要构建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空运、海运为支撑的
广西东融通道,明确提出要提升“北钦防一体化”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不久的将来,
北海要建
广西北海墙体广告成合浦至
湛江高速铁路,建成
玉林至
北海、贵港至
北海的城际高铁。改扩建
钦州至
北海高速公路,建设
北海铁山港航道三期工程,迁扩建
北海机场等。未来的
北海交通网络化程度更高,必将带来经济社会的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