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墙体广告 福建泉州永春县岵山镇塘溪村一处古色古香的红砖古厝内,一位二十几岁的台湾小伙认真地四处拍照、观摩。这处名为“福兴堂”的古厝与闽南地域其他古厝不同,其内有众多辉绿岩、花岗岩石雕,樟木、桧木雕,及砖雕和泥塑等多种雕琢。
这让前来参观的台湾鹿港青年林柏廷赞赏不已。“这种雕(刻)很美观,小时分在鹿港也有一些相似的记忆。”连日来,这座意味侨乡记忆的古厝接待了一队又一队外地游客,浓浓民国风成当地
乡村旅游的新看点。
福兴堂是一座悬山式土木砖石构造的闽南古大厝,历经70多年风雨,往常保管相当完好。院落占地1400平方米,由民国时期永春富商李武宗、李武庸两兄弟出资兴建,俗称“李家大院”,往常还有四户李氏后人住在古厝内。它由各地顶尖工匠打造而成,其中包括参与
南京中山陵工程的师傅。福兴堂建筑构件均为手工雕琢,做工精密,为闽南地域稀有。
“台客”林正雄也是被老宅吸收来的,他是一名研讨中国古代建筑的教授。他一边认真拍照,一边跟记者说,“像这样的建筑,不应该仅仅作为旅游的隶属品。”
“福海无涯润身润屋,兴家看道克俭克勤”、“风生碧槛鱼龙跃,月照青山松柏新”……古厝内的书法、绘画都大有来头,听说会聚了近代著名画家李霞、末代举人郑翘松和著名瓷画家陈尧民等的墨迹与画卷。
担任宅第解说的导游给游客讲起老宅的故事:李武宗远近出名,除了福兴堂外,他在永春还有好多座古厝和洋楼。“听说在盖福兴堂时,陈嘉庚曾三次前来参观。”
她说,李家兄弟乐善好施,也是爱国富商,抗战期间他们出资从海外买粮食,无偿供给给
福州民众。当时的
福州市政府提议,将李家兄弟推选为省参议员,并向李家兄弟赠送“视国犹家”的牌匾。往常宅第高高悬挂的牌匾已有一些残破了。
像这样的古厝,在著名侨乡永春岵山镇还有好几百处,其中大局部是海外侨亲出资兴建的。岵山镇侨联主席陈志宏通知记者,岵山镇将分离侨居特征,开展一条集古民居、
乡村特征美食、农家乐等为主题的
乡村旅游线路,同时带动当地包括荔枝在内的特产经济。
台湾华梵大学建筑学系教授萧百兴表示,像这样精巧的古厝,一定要融入当地经济开展,维护措施才有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