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叙利亚著名诗人阿多尼斯:中国“是光的迸发”

叙利亚著名诗人阿多尼斯:中国“是光的迸发”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0年05月06日 09:05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重庆綦江墙体广告

  叙利亚著名诗人阿多尼斯最新出版的诗集《桂花》,记叙了此前中国之行的所见所感所思。在诗人笔下,中国“不是线条的纵横,而是光的迸发”。整部诗集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中国壮美自然和长久历史的挚爱,对中国变革开放辉煌成就的礼赞和歌颂,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中国就如文雅芬芳的桂花”
  2019年深秋,杭州城的“桂花季”刚刚谢幕,89岁诗人阿多尼斯带着一部中国题材的诗集《桂花》,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这曾经是诗人第八次访问中国。固然花曾经飘落,但阿多尼斯的心中仍然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桂花芳香。
  《桂花》是一部向中国文化致敬的诗集,由50篇有关中国的独立诗篇组成。整部作品言语瑰丽飘逸,意象丰盈充分,融叙事、哲思和想象于一体,思想性与艺术性相得益彰。诗集创作灵感源自阿多尼斯2018年秋天的中国之行,特别是他在皖南、黄山和广州的感受。当时正值桂花怒放,桂花娇美的身姿和典雅的幽香令阿多尼斯陶醉无比、感触良多。在广州,诗人还种下了一棵以“阿多尼斯”命名的桂花树。他说:“这棵桂树,让属于我的一局部留在了这里,也让我和中国树立了更为密切的联络。”
  在浙江大学,阿多尼斯为师生们朗读了《桂花》的片段,并与中国同行和学者展开热烈讨论。有人问他,为何把诗集取名为《桂花》。他答复说:“由于中国在我心中的印象就如文雅芬芳的桂花。”阿多尼斯对桂花情有独钟,在诗中,他写道:“桂花树,我要向你表白:你崇高而宝贵,普通又特殊,但又混杂于众树之间:这恰恰是你的可贵!”“桂花树的树枝,晓得如何从天空的杯盏,啜饮光明。”诗人还把本人想象成一棵桂花树:“在莲花峰的近旁,我想象我是一棵桂花树,我觉得本人似乎握住了时间的火苗。”
  阿多尼斯1930年生于叙利亚海滨村庄卡萨宾,如今旅居法国巴黎。他的原名叫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伊斯伯尔,1948年开端以希腊神话人物“阿多尼斯”作为笔名发表作品。阿拉伯著名学者爱德华·萨义德评价阿多尼斯是“当今最英勇无畏、最引人注目的阿拉伯诗人”。至今,阿多尼斯已出版近30部诗集,曾获布鲁塞尔国际诗歌奖、德国歌德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中国是一个随时随地迸发诗意的国度,是真正的诗歌大国”
  阿多尼斯的诗句不只对中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赞扬有加,对中国人的友谊更成为《桂花》的基调。诗人说:“每次访华都加深了我对中国的感触、理解和认知,我曾经深深爱上了中国这个美丽的国度,爱上了热情友善的中国人民。”屡次访华的阅历,使他实真实在地感遭到了中国近30多年来一日千里的开展变化。他说:“中国的剧变,是世界史上的重要事情,也是我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
  上世纪80年代,阿多尼斯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他说:“30多年前,我曾来过上海,当我2009年再次到访上海时,我几乎无法置信本人的眼睛,这里似乎是一个全新的城市。这种剧变令我诧异、慨叹,这其中一定隐含着中国人宏大的发明力。发明奇观的中国人,曾经是我诗歌想象的一局部。”
  访问完毕后,阿多尼斯写下了《上海》这首气势磅礴的长诗:“金茂大厦正对天空朗读本人的诗篇。雾霭,好像一袭透明的轻纱,从楼群的头顶垂下。天空叠足而坐,一只手搭在西藏的肩头,一只手搂着纽约的腰肢……”2013年再访中国后,阿多尼斯又写下一首长达30页的新诗《上海》。他说:“这是由短章构成的长诗。上海这个城市很巨大、很丰厚,我会写得比拟宏观,不然表现不出城市的应有尽有。”
  阿多尼斯以为,中国是一个“真正的诗歌的国度”。他说:“在西方国度,一提到中国,人们更多地集中在中国的经济、金融等话题,对中国艺术、诗歌以及中国人民对艺术和诗歌的酷爱关注较少。在我看来,中国是一个随时随地迸发诗意的国度,是真正的诗歌大国。”
  “中国的辉煌和巨大值得我不断写下去”
  《桂花》是阿多尼斯在中国出版发行的第五部著作,诗集中扑面而来的浓郁中国元素给人新颖别致的阅读体验。此前在华翻译出版的作品中,《我的孤单是一座花园》和《我的焦虑是一束火花》两部都遭到中国读者的喜爱。
  阿多尼斯的诗歌思想深邃、内涵丰厚、言语漂亮、哲思斐然,他以隽永典雅的诗句,客观勾勒、描画中国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和开展成就。比方,他这样入笔描写黄山:“黄山端坐在永久的门槛,迎接来自各个时期的四方宾客。”在他看来,黄山意味“时间的永久”,也“指涉天空与大地的关系”。这种杂糅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和意味隐喻、有着激烈拟人颜色的描摹特征,使中国读者倍感亲切和自然。
  阿多尼斯还在《桂花》中屡次表达了对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喜欢。他说:“杜甫的诗歌教会我们:儿童如何在树梢搭建房屋,如何建起衔接空气和阳光的桥梁,又用阳光作本子,书写他们的幻想。”关于他所敬仰的中国作家鲁迅,他写道:“在文学院,我常常看到,窗户在跟随鲁迅的脚步,看到鲁迅在阅读他的读者。”
  在杭州,阿多尼斯来到了碧波荡漾的富春江畔,看望了有“中国桂花第一村”佳誉的桐庐县母岭村。看着村里那棵凝望了上百年历史的老桂花树,诗人慨叹万千。他说:“从整洁洁净的村庄能看出,这里的老百姓生活得很闲适、很幸福,我很快乐。”阿多尼斯希望本人的家乡也可以具有这份宁静与安宁,他把这些美妙写进诗里,传送给更多的阿拉伯人。“中国是一个社会稳定、国泰民安、令人羡慕的国度,中国的辉煌和巨大值得我不断写下去。”阿多尼斯说。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