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市民徜徉在江宁大塘金七彩花海中。
通讯员 尹兴超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这个“五一”假期,我市文旅业在防控不涣散的同时,积极培育新业态拉动新消费,旅游市场逐渐恢复,市民旅游次序井然。市文旅局昨晚发布数据,5天假期,全市共迎客263.7万人次。其中,全市4A级(含)以上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52.6万人次,约为去年同期的30%,旅游温馨度显著进步。
景区防控不放松,游客温馨度进步
“5天假期,景区一共接待13.9万人次的游客,还没有去年国庆黄金周一天接待的客流量多。”玄武湖景区管理处相关人士通知记者,假日期间他们严厉落实文旅部门请求,防控不涣散,“我们的日最大承载量是18万人,这个假期日接待游客量均未超越5.4万人次。”
市文旅局数据显现,假日期间,各景区严厉执行日最大承载量、瞬时最大承载量不高于原核定值30%的规则。均匀每日接待量仅有日均最大承载量的13.5%。
“绿水青山”受喜爱,
乡村游游客恢复到近九成比起市区景点,郊野愈加空阔、空气清爽。“五一”假期,接近自然舒缓身心的
乡村游遭到市民喜欢。
看千年银杏树,赏绚烂花田,参观蝴蝶博物馆,在星空下搭起帐篷,开酷炫卡丁车,看“飞天”小姐姐跳彩带舞……“五一”假期,在浦口水墨大埝,青年文化艺术节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景区每天客流量都在5000多人。
顺应市民需求,涉农各区推出丰厚多彩的文旅活动:如溧水举行天生桥咪豆holiday、梦华苑汉服秀、丽山花海文化旅游节等;江宁举行钱家渡亲子彩绘、汤山矿坑公园寻宝、横溪滋味礼道等活动。
数据显现,“五一”假期,全市归入
乡村旅游大数据监测的52家
乡村旅游区接待游客85.5万人次,恢复到了去年同期的88.9%。
营造新场景延伸新时段,激起文旅新消费
这个假期,我市文旅企业从提供新效劳、营造新场景、延伸新时段等动手,推出夜游、非遗游、考古游、名著游等新产品,是贯彻“四新”行动的一次有益探究,激起了文旅新消费潜力。
走进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于清代“九十九间半”的古民居内,体验秦淮灯彩、
南京剪纸、
南京绒花等手工项目,阅读李清照与赵明诚撰写的《金石录》等名著。假期5天,仅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就接待了3490人,成为市民集中体验
南京非遗文化的“大观园”。
三三两两的姑娘,身着华美汉服,摇着团扇穿行在“灯火天街”下。这个假期,熙南里的“国风·国潮市集”每天都持续到晚间,能够淘到荷包、璎珞、绒花发簪、花丝镶嵌的发饰手镯等。
我市多家景区经过打造品牌文化活动,着力营造夜间经济、社群营销等消费新场景,优化消费供应。如水木秦淮推出集‘艺术展+美食+市集+网红游乐’于一体的网红动车市集,打造全新的沉浸式市集体验。河西建邺生机盛典及户外生活节,把街头篮球赛、动感单车、全民健身公开课、生机市集、帐篷节、户外营地等融于一体,点燃了消费热情。
市民出游不远足,家门口放飞心情
推着婴儿车来“遛娃”的,全家老小举家出游的……昨天,红山森林动物园工作人员通知记者,往年假期60%都是外地游客,今年简直全是本地游客。
不远足,在家门口“放飞心情”是这个假期旅游业的一个特性。因外地旅游市场尚未完整恢复,“五一”游客客源以
南京本地为主。
南京聪慧旅游大数据显现,“五一”期间省内游客占比达90.1%,其中
南京本地游客占比达百分之八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