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引见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有关状况。其中,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开展司司长高政在答记者问时指出,目前全国景区、博物馆都在陆续恢复对外开放,文旅部也在经过一系罗列措助力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将来还将鼎力开展数字文旅产业,满足新消费需求。
全国已有3714家A级景区恢复停业
高政表示,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时好转,广阔
大众的文旅消费热情也在不时地恢复和高涨。目前的工作要做好“有序开放”,坚持精准有序扎实地推进文化和旅游企业复工复产。“分离疫情防控形势,我们坚持分辨别级准绳,分别对旅游景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博机构都制定了开放指南或者指导意见,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要为老百姓提供更平安的消费产品和消费场所。”
数据显现,截至3月16日,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3714家A级旅游景区恢复对外停业,复工率已超越30%,已恢复开放的旅游景区主要为山岳型景区、开放型景区和市民公园等室外旅游场所,总体运转平稳,未呈现疫情异常状况。高政对此表示,文化和旅游部高度注重旅游景区开放疫情防控工作,不时强化管理,抓好防控措施的施行和精准复工。一是坚持分辨别级,精准恢复开放准绳,防止“一刀切”,坚决落实好在所在地党委政府统一指导下有序开放的总体请求,推进低风险、中风险地域在严厉防控的根底上精准有序开放。二是深化摸排中央执行《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各项规则状况,请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做好应急预案,严控景区开放人数,重点防备游客集聚带来的隐患。三是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增强点对点的调控,指导中央及时应对舆情社情,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进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于推进博物馆复工和有序对外开放。高政表示,截至3月15日,
陕西、
上海、
四川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0多家博物馆恢复开放,其中19家一级博物馆恢复开放,各地依照国度文物局的统一请求,制定指导意见与操作指南,增强防控措施,普遍采取网上实名预定、总量控制、分时分流、分区域开放、语音解说、数字导览等措施减少人员汇集。博物馆建立项目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东馆、西藏博物馆、
浙江平湖市博物馆新馆、
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项目曾经复工。各地严厉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工地现场和工作人员驻地封锁管理,施工人员信息注销,确保各项工作平安平稳。
文旅部开设网络课程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此次疫情对文旅企业影响很大,高政对此表示,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帮扶企业”,积极为文化和旅游企业纾困解难。据高政引见,首先是印发了《关于暂退局部旅游效劳质量保证金支持游览社应对运营艰难的通知》,下发了《关于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做好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帮扶工作的通知》《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坚持导游队伍稳定相关工作事项的通知》,在文旅部官网上设立了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开展政策措施的专栏,开设了红色旅游云课堂、
乡村旅游面对面直播课堂、旅游景区云课堂和文旅产业云讲堂等网络课程。同时,积极沟通谐和争取政策支持。经过多种方式认真研判疫情影响,深化理解企业的政策需求,及时与发改、财政、人民银行、人力资源社会保证等部门沟通,并得到鼎力支持。目前,财政、金融、税收、社保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都惠及到文旅企业。此外还有稳步推进游览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复工复产。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已就游览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在省域内有序恢复运营活动做出部署,各地已陆续恢复辖区内游览社和在线旅游企业的运营活动。
将来发力数字文旅产业满足新消费需求
本次疫情推进了云旅游、云文娱、网上博物馆等新业态的开展,数字文旅消费成为新的热点和趋向。对此,高政表示,目前,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短视频等业态的流量大增,用户范围、日均用户时长节节攀升,相关指标创历史新高。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纷繁推出云旅游项目,各地博物馆推出了2000余项网上展览,春节期间总阅读量超越50亿人次,众多5A级景区开拓了线上旅游功用,一批VR文化旅游产品在网上传播,让人们深居简出能够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和丰厚多彩的文化。
同时,高政指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数字文旅产业也被各地越来越作为推进产业高质量开展的重要抓手。高政强调,下一步准备在四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数字文旅产业开展。一是落实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来帮扶企业努力降低疫情影响,加强数字文旅企业的开展自信心和潜力。二是把握产业开展新趋向、新需求,坚持正确导向,抓住5G、超高清等新技术的开展机遇,加快推进供应侧构造性变革,鼎力培育新业态,鼓舞创业创新。三是扩展优质数字文旅产品供应,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开展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新形式。四是抓住数字经济开展机遇,增强新型根底设备建立,推进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深度交融,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开展,不时融入数字经济开展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