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殊的祭拜场所——没有墓碑,只要名字。这是一个特殊的祭拜日子——留念的是那些无私捐献出器官的逝者。
默哀、祈福、献花……4月1日,为了疫情防控,位于璧
山西郊福寿园的
重庆人体器官捐献留念园内,停止了一场俭朴的缅怀留念典礼,这是
重庆市红十字会2020年遗体器官捐献者留念日特别公祭活动,表达人们的追思、感恩和敬意。
祭拜完老友,她签下了捐献协议
这一天,是66岁的向泽润第一次来访问,她带来一束淡黄色小雏菊,悄悄放在捐献者留念碑前。3000多个名字当中,有一个是她深爱的人:“田贻明”。
2018年,老伴和她一同签了人体器官捐献协议。女儿在外地工作,担忧她不同意,他们当时还是瞒着孩子签的。没想到女儿晓得后,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你们做得很好!”
田贻明去年6月体检查出患肺癌,今年1月21日逝世。依照遗愿,完成了遗体捐献。“老田,你的眼睛不断维护得很好,如今给需求协助的人带去了光明!”向泽润对着碑上老伴的名字说。
这次陪她一同来的,还有田贻明的三位老友。“我跟他是衣着衩衩裤的兄弟伙!去年这个时分还一同在
成都度假!”一位叔叔关于好友这种开通的做法很敬仰,表示也愿意效仿。
给老友献花后,他们向现场的红十字会意愿者咨询了遗体和器官捐赠事宜。68岁的秦孃孃沉思了片刻,问意愿者如何办捐赠手续最便当,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知她,如今就能够填写材料办理。“好,请帮我办!”
秦孃孃是幼儿园退休教员,还曾被评为“三八红旗手”。“我这个老朋友热心、贴心,平常就像一个大哥哥,把我们照顾得很好!”她说,其实田贻明之前就跟他们宣传过,今天来祭拜了老朋友,似乎是心有灵犀,让她最终做出这个重要决议。
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辅佐下,她现场签署了捐献协议,在
重庆市遗体(角膜)捐献意愿书上郑重写下本人的名字。然后又走到留念碑前对老友说,“你看,你这个头带得好,我们都积极响应哟!”
向泽润的眼眶潮湿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遗体和器官捐赠,是老田和我共同的愿望。”据她说,老伴生前积极给朋友、邻居做宣传,楼上有四五对邻居都办理了捐献注销。
她以为选择这种方式,不给孩子添费事,更重要的是,对社会有所奉献,“让医学专业的娃娃们有更多学习时机,造福社会,也是生命的另外一种持续,总觉得他还活在世界上……”
94岁老母亲最后的心愿,完成了
白素惠老人的几个子女和女婿、儿媳都来了,每个人对着刻有妈妈名字的留念碑诉说最近生活情况,就像素日拉着手跟她聊天一样。
“看到她在这里,我们都很放心。妈妈完成了她最后的心愿……”69岁的大女儿刘出息说。
这位94岁老人主动捐赠人体器官,本来家里是十分反对的。
早在前几年,白素惠就透露过这个想法,家里订了报纸和杂志,上面有关于人体器官捐献的新闻和文章,老人每一条都认真阅读。几个子女并没有当回事,只当老人是随口说说。
去年入夏最热的那几天,刘女士还在外地避暑,接到弟弟的电话,“妈吵着一定要捐献遗体,这可怎样办?”刘女士急了,那怎样行!不同意!几个子女纷繁劝止,没想到母亲决计已定,“这辈子我没啥其他心愿了,最后一个你们都不帮我完成,我可生气了!”最后“逼”着儿子去巴南区红十字会签了协议。“
重庆市遗体角膜捐献意愿注销卡”和意愿书拿回家后,她十分开心,拿在手里重复看了又看,连连说,“这下我可放心了”。
白素惠老人于今年1月5日清晨逝世,走的时分很安宁。老人捐献的角膜协助了好几个人。
刘女士说,母亲生前耿直、仁慈,知书达理,捐赠人体器官是她最后一个心愿,“如今我们几个子女都能了解她当时的想法了,反正以后我肯定会走妈妈这条路!”
刘出息选了一张桃心外形的留言条,写上“天堂快乐”几个字,贴在留念墙上送给妈妈。
他的留念碑前,素昧平生的市民常来缅怀
在留念园内还有一块特殊的留念碑,也摆满了鲜花,都是素昧平生的市民献上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7岁的澳大利亚小伙菲利普是
重庆市首位涉外器官捐献者。碑旁有一个吉他雕塑——他是一个超级乐迷。
2018年5月,酷爱中国的27岁西南大学英文教员菲利普因病逝世。依照遗愿,他的器官分别捐献给了五个中国人——三人的生命得到挽救,两人的眼睛重获光明。去年这个时分,在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留念活动中,菲利普的父母远渡重洋来到了
重庆。在为菲利普特别设立的留念碑前,父亲跪在地上,亲吻照片中的儿子。这一吻,让很多人都流下了热泪。
为了完成他生前的幻想,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召集下,组建了“一个人的乐队”,这支特殊乐队身穿印着“菲利普”名字的队服,从最根本的识谱开端,努力学习乐器和唱歌。目前,这支乐队正在刻苦排演之中。
据西郊福寿园工作人员引见说,经常有素昧平生的市民来他的留念碑前缅怀,还会调小音量用
手机播放一些好听的音乐,希望菲利普的在天之灵可以听到。
在留念碑上还印有二维码,扫码后能够理解到这个热爱音乐的澳大利亚小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