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记者从
南京市建委获悉,
南京本年首个全面建成的应急流亡场所——浦口汤泉街道高华固定流亡场所近日已经过验收。补短板,增耐性,本年全市将建造16个中心级和固定级应急流亡场所,持续推进覆盖全域的防灾减灾设备系统。
高华固定流亡场所为一停车场,在这儿设置了应急流亡篷宿区3处,并有应急供水、供电、监控和通讯等设备。管线设备均埋在地下,地上以标牌明示。浦口区城乡建造局介绍,本年该区还将施行水墨大埝、白马绿地、兰溪公园等应急流亡场所建造,进步区域归纳防护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才能。
除了浦口,主城白鹭洲公园内建造的固定应急流亡场所也即将迎来验收。记者在公园南侧看到,这儿的地图详细介绍了应急流亡设备的分布情况。绿地中,依次布设有应急篷宿区、应急消防、应急污水处理、应急淋浴等设备。广场东侧,规划规划了应急
医疗救助、物质发放、物资储藏等设备。这些设备大部分是以标牌形式呈现,分布在草地中。
昨日记者在街头走访,发现不少应急流亡场所指引牌。在全国归纳减灾示范社区长江路社区门口,公布有九中、全民健身中心、520广场等周边流亡设备的详细方位、疏散线路和联系人电话。走入社区,各类引导牌也比较完全。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全国归纳减灾示范社区,
南京已有100多个。
市建委科研处(防震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平灾结合是建造应急流亡场所的准则。主城建筑密度较高,补齐应急流亡设备短板,需求挖掘潜力,奇妙交融公园、广场、学校等公共空间。国防园是主城不多的中心级流亡场所,去年已完结一期建造。这儿设置才智调度中心、消防设备、大型住宿区等品类完全的应急保障。5处应急住宿区,可供3770人长期流亡宿住、7540人短期流亡宿住。本年将持续施行二期建造,将清凉山体校纳入,在校园内设置停机坪。
据悉,
南京现有固定级以上流亡场所51处,其中含10处中心级流亡场所,可为65万人供给中长期流亡。再加上遍布全市的紧迫流亡场所,可为600万人供给紧迫(短期)流亡。未来,
南京还将建造50多处固定级以上流亡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