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面是
扬州早茶文化的代表之作,绞肉是
扬州名菜“狮子头”的制造手法。那么,各选一字,即组成了
扬州的一个巷名——饺肉巷。这条千年古巷名从何来?能否与饺面或绞肉有联络?昨日,记者带着种种疑问走进饺肉巷,停止了深化看望。
江苏扬州墙体广告 以饺肉命名的巷子
旧时因巷内饺面店铺多
江苏扬州墙体广告 昨日,记者从湾子街中段西侧走进饺肉巷,散步于弯绕巷道、石板小路,经过一幢幢青砖瓦房,映入视线的是一个个人字顶、风火墙和马蹄钉,百年前的
扬州市井生活就在眼前。
饺肉巷名从何来?记者挨家讯问,大多居民不得而知,不过也有少数“老人儿”口口相传着一个故事。今年68岁的原住民袁幸,祖上三代寓居在饺肉巷,她曾听祖辈提及,过去,湾子街是
扬州手工作坊的集聚地,周边的巷子也跟着繁华起来,饺肉巷左近的花店、小吃店、颜料店、肉店、南北百货等各种业态较为集中。巷内有没有开过饺面店或绞肉店呢?“没有见过,上一辈人也没有说过。”袁幸说,巷名以饺肉命名,肯定与这个有关系,这个时间可能更早了。
江苏扬州墙体广告 记者翻查材料,发现饺肉巷的名字多样,在清同光年间的《
扬州府城图》中标注为“饺肉巷”,民国时期的《
扬州城市图》上标注为“绞肉巷”,1952年
扬州城建局绘制的《
扬州市市区图》中,该巷又标注为“饺肉巷”。
饺肉巷因何而得名?《
扬州街巷实录》作者刘孝若特地做了细致调查,饺肉巷也叫绞饵巷,旧时因巷内饺面店铺较多,饺肉巷因而得名。
八旬老人画图讲述
江苏扬州墙体广告 饺肉巷外形似“饺子”
从湾子街入巷西行数十米,即与大井巷南巷口相连,继续西行至终折北,在出巷口处又与夹剪桥东段南侧相交……记者沿着门牌号一路看望发现,相比其他巷子的“直来直去”,饺肉巷弯绕成环,令人顿生“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觉得。
江苏扬州墙体广告 住在饺肉巷14号的张春江,今年80岁,说起饺肉巷名字的由来,他给出了另一个解释。作为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张老凭仗对饺肉巷走势的熟习度,用笔在纸上画下了巷子的外形,乍一看,饺肉巷构成的闭环就是一只“大饺子”。张老说,他家所在14号,刚好就在饺子皮的折子上。
“我们这里有20多户人家,都被‘包’在饺子里。”热情的张老率领记者行走在饺肉巷中,巷道时直时弯、时宽时窄。令人称奇的是,不论是从湾子街还是夹剪桥入巷,只需沿着饺肉巷走上一圈,必能从同一地点走出。
巷内两名宅门对门
居民常当“义务导游”
记者走访中留意到,饺肉巷除了名字引人入胜,还有两处“挂牌”的百年老宅成了游客慕名参观的景点,分别是门对门的刘氏盐商住宅和吴氏住宅。
刘氏盐商住宅,位于饺肉巷1号,为民国年间盐商刘春田所建。刘宅大门北向,门楼已毁,大门对面有砖砌照壁。进门,为一庭院,院内栽种了各种花卉,还有一口老井。整个住宅为两组建筑,均前后三进。第一进均为平房,分别为门厅和偏厅;第二、三进为两层串楼式住宅。建筑高大轩敞,砖雕、房檐砖细,作工考究。
江苏扬州墙体广告 今年66岁的刘国光,寓居在刘宅的“花厅”局部。刘家还有后人在
扬州吗?刘国光通知记者,前些年,刘家的后人曾回到老宅,当时他见过,刘家后人回想宅子的一些状况,以及在这里生活的故事。
饺肉巷4号的清代吴氏住宅,为吴正泰香店开创人吴承平旧宅。吴宅大门很是普通,假如不是“
扬州历史建筑”的牌子,以及门下两块残缺的门枕石,你很可能错过它。袁幸通知记者,吴宅的建筑空间规划两路单进,属于
扬州传统民居中量体裁衣、横向开展的模范。当年陈从周先生带队测绘
扬州园林住宅,也对饺肉巷吴宅停止了测绘,并收入《
扬州园林》一书中。“房梁上有一个供祖宗排位的龛,在
扬州园林住宅中不多见,也就四五处。”袁幸说,房屋后来装修时,这个龛还完好地保管着。
江苏扬州墙体广告 作为“东道主”,每当有游客慕名前来,他都会充任“义务导游”,向大家引见建筑的规划和历史。刘国光说,希望他的一个“小举措”,能更好地打响饺肉巷名气,吸收更多游客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