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墙体广告 “天福集团最靓的招牌是党建,是共产党员!”谈起天福特征,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如是说。一名台资企业的老板缘何对共产党员有如此高的评价?一家台资企业党组织,如何从1999年成立时仅18名党员的党支部,到2008年升格为具有200多名党员的集团党委。集团党组织自1999年成立以来,连续四次被福建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荣获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称号。天福15年的党建进程印证台企党建在大陆的开展,也证明了党建工作在台资企业的生命力和发明力。 一、党建的背景原因——天福的破题
台资企业不断是非公企业中不容无视的力气,目前大陆已批准台资项目6.6万多个,实践应用台资400多亿美圆,以漳州为例,台资企业占到漳州企业的半壁江山,在非公企业里推进台资企业党建工作意义严重。但是当前,在量大、面广、类型多样的台资企业力,如何展开党建工作,特别是两岸政治认同和认识形态差别下,如何博得出资人的支持?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完成“党企双赢”?都成为摆在台资企业党建开展上的难题。 二、天福的做法——台企党建“天福榜样”
漳州台企党建“天福榜样”立足台资企业特性,坚持“为企业增效益、为员工谋利益、为党旗添光荣”三个中心效劳准绳,站位对台“亲商、安商、扶商”的效劳理念,坚持把“效劳”做大,采取按部就班的方式,探究出台企党建工作与企业消费运营、员工队伍建立和效劳两岸交流互促双赢的特征形式,主要做法: 一是感情渐进式拉近——“三先”解疑虑。充沛发挥好漳州推进台企党建的地缘、人缘、物缘等优势,拉长“感情线”,破解业主难沟通的问题。先交心得了解。全市县(处)级指导干部和乡镇主要指导干部经过展开“每月一约谈、每季度一访谈、每年一座谈”和“五必访”活动(严重节假日必访、业主华诞必访、生病必访、红白喜事必访、企业严重事项必访),以细致耐烦的思想引导消弭业主的疑虑;先效劳获信任。整合工商、税务、金融、公安等职能部门资源,开通专项专管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效劳,处理好台商在投资、消费、子女就学等方面问题,营造“台企之家”的良好气氛;先表率赢认可。经过下派党建指导员,积极引导企业“口袋”党员、“隐形”党员在企业消费运营中先行发挥模范作用,以“党性强、作风正、业务精、影响力大”博得业主对共产党人的才能和作风的认可,进而赢取业主对企业组建党组织支持。 二是组织渐近式掩盖——“三双”抓组建。针对漳州市台资企业人员活动大,状况背景复杂等特性,采取先“配”后“选”的方式逐渐壮大组织建立和队伍建立。双向进入强班子。坚持“双向进入、穿插任职”的工作思绪,把企业管理层中党性观念强、熟习党务工作、组织谐和才能强的的优秀党员选配到党组织担任人或委员岗位;把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党组织班子成员引荐进入企业运营管理层,把党员中的主干分子充实到企业关键岗位,在天福集团,中层干部90%以上都是党员。双向交融强机制。企业党组织与业主双方协商,在完善“三会一课”、党员学习教育、开展党员等八项党内根本制度的根底上,交融企业运营管理制度,探究树立“党员作风业绩双评议”、党员“金点子”倡议奖、“招收员工党员优先、重要岗位选调党员优先”、“四个一点”党建经费联筹(党费拨一点、企业出一点、财政补一定、党员捐一点)等富有天福特征的党建工作机制。双向培育强队伍。坚持把优秀青年职工、优秀管理人员培育成党员,把党员培育成消费运营主干。经过党的理论学问培训与企业业务技艺培训相分离,进步党员员工的政治素质和消费运营管理才能。 三是作用渐近式发挥——“三为”强作用。积极做到为企业增效益。把组织活动融入消费运营,经过创立“党员示范岗”、“巾帼文化岗”、“青年突击队”等载体,构成争创体系,打造出“示范班组、示范车间、示范门市、示范党员义务区”四大示范工程;为员工谋利益。把维护企业员工权益作为党组织工作的重点,树立“艰难员工结对帮扶”、“劳动争议调解队”等制度,推进企业拨出200多万专款设立员工奖励基金和福利基金。天福集团劳动合同签约率到达100%,金融危机期间,集团更是向员工作出“三不”承诺(三年内不裁员、不减薪、不拖欠工资);为党旗添光荣。展开党员“承诺、践诺、评诺”活动,鼓舞党员主动在员工中亮身份,本职岗位上亮作为,在日常生活上亮形象,树立起“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的鲜明形象。
四是窗口渐近式样放大——“三创”求共赢。放大党建示范点的窗口作用。引导企业争创模范企业典型,带头实行社会义务,深化展开“三个不遗忘”活动,组织抗灾捐款,设立助学基金,慰劳贫弱群体,树立“公德、良知、诚信”的企业中心价值观。争创党建文化品牌。依照“四个一”请求(总结一套党建经历,建一间党建材料室,拍一部党建宣传片,编一本党建宣传册)建好党建示范基地,夯实党建文化根底;展开“爱茶、爱乡、爱中国”系列文化活动,提升党建文化品位;争创两岸交流平台。找准“根植海西、情系两岸”定位,以“根”、“茶”、“校”、“景”为媒,借助业主的“人缘”、“地缘”优势,为台湾政要回乡寻根认祖牵线搭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打造两岸企业文化传播窗口。 四、天福党建效果——从“青苗”到“大树”
天福集团“党企双赢”的探究,使其逐渐成为台资企业在大陆创业的一个形象、一个榜样、一个标杆,在政治、党建、经贸、文化人才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一是从党建层面看,发挥了台企党建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2012年,漳州市委特地出台《关于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建立的意见》,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全面推行非公党建“天福形式”。在天福的带动下,全市台资企业党员数较2005年,增长近3倍,60%以上台企党员成为业务主干,30%以上党员进入企业管理层。目前,全市台企党组织被评为市级、县级以上的先进基层党组织有32个,县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18人,县级以上优秀党务工作者8人。 二是从经济层面看,深化了两岸经贸协作交流。天福集团由1993年漳浦的第一家企业越居成为中国产业“第一股”。作为目前大陆最大台资农业企业和承接台湾农业、农产品加工产业转移示范点,天福集团还在推进树立海峡两岸农业协作实验区、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一批两岸交流协作平台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了漳州农业产业化转型晋级。漳台农业交流协作走在全国前列,全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1082个,实践应用台资9.2亿美圆,成为全国对台农业技术、良种、设备等消费要素最密集的地域。截止2014年1季度,全市累计批办台资企业2759家,实践应用台资76.9亿美圆,位居全国设区市第三。 三是从政治层面看,促进了台胞对大陆的政治认同感。集团党组织积极配合对台工作部门,主动承接台湾政要回乡寻根详细事宜,当好两岸人民交流协作、战争开展、互利双赢的“宣传员”。天福党组织书记林伯渠更是经常奔波两岸。借助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假日,组织海峡两岸的全体员工(学员)展开“爱茶爱乡爱中国”、“中秋情?祖国亲”等为主题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集团内部两岸员工的交流与了解。2014年,台商到漳经贸、文化交流打破100万,仅2013年,台胞来漳州超越12.5万,至2014年,回乡谒祖的台胞宗亲就达2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