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
墙体广告 巧渡金沙江”是刻在会东县老君滩乡鱼坝村老一辈人心中的赤色回忆。大家总是劝诫孩子: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这个当地,由于这儿不只是你的家,更由于这儿有鱼坝渡头,由于赤军在这儿战役过……
1935年5月,我红九军团将士为侧应保护中心赤军主力北渡金沙江,巧渡鱼坝渡头入境,攀山崖绝壁,发起汪家坪战役。
这是鱼坝村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如今还流传着许多军民鱼水情。然而由于交通闭塞,自然条件差,如今的鱼坝村仍是一片赤贫的土地。有人用“雨天一身泥, 晴天一身灰”描述路状极差,却不适用鱼坝村——进出鱼坝村的小道悬附在峭壁上,狭窄、风险。大家得在这么险恶的绝壁上攀爬四五个小时才干抵达乡政府,孩子 上学也是这么。鱼坝村,不只无路,还严峻缺水,“一亩地,九分旱”,彻底靠天吃饭,有些少雨的年度乃至颗粒无收。
赤色传承的当地,绝不会这么赤贫下去。
精准扶贫发动以来,这儿,成为了扶贫攻坚的最前线。为了摆脱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开展滞后带来的致富妨碍,县
乡村干部齐心和谐带领大家活跃作计划、跑项 目、筹资金。今年2月,鱼坝村人几代的愿望——通村通路总算开工建筑。凿山崖、开峭壁,在“山崖上的施工队”6个月的尽力中,耗资168万元,这条公路终 于打通了。
“总算有路了,我觉得这是联心路啊。以前老觉得咱们鱼坝是老君滩乡的‘弃儿’。”看着这条悬挂在金沙江上方的公路,虽然路面还不平坦,虽然还有沙石在滑 落,乡民们依然泪眼婆娑。如今,他们又有新的行动了,都想方设法把村道往自家门口延伸,“如今公路通乡政府了,咱们也要好好挣钱买个
摩托车,便利送孩子上 学。”一位大婶眼里闪着光辉。
出资140万元建筑太阳能提灌站,出资170万元建筑蓄水池,出资400余万元将安全水送进每一个家庭……一个个项目正在落地。不等、不靠,自力更 生,鱼坝村
大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正在迅猛改动,一股脱贫致富的热潮正在掀起,他们正在用双手“打”出归于自个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