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城文昌阁从业很多年印字的地市级非基因遗传人王国清 近期又完成了一件微刻著作——刻在
黄石市上的《兰亭集序》。但是,此次他的著作既不准备对外开放售卖,也不愿留有个人收藏,只是想捐赠给
阜阳市历史博物馆。 昨天下午,新闻记者在文昌阁国清印字服务中心里看到了已经印字的王国清。 “这是我一个半半月前不久刻好的。”李师傅取下一块
黄石市材料的图章展现给新闻记者看。它是一块耳光尺寸的图章,一整块石块呈明黄色,上方是只神气十足的祥兽貔貅吊坠,将图章反转,则是324字《兰亭集序》。这一件著作大概用来到他一个多月時间。图章上一颗颗的阴文小篆体井然有序排序,每一个字约5立方毫米。 在李师傅40多年的微刻职业生涯中,这算不上是他难度系数较大 的著作。20很多年前,他以前手工雕刻出1122字的阳文小篆体《三字经》,每一个字仅1平方mm。但如今年纪变大,双眼也花了,只有刻大点的字,闲的情况下,每日能刻十多个字。 从1980年刚开始触碰微刻,到现如今近40年的時间里,王国清一共完成了微刻著作近300枚,总计五万多字。在文玩手串圈中,微刻按篇幅收费标准,均值每一个字一百元左右。十多年前,曾有些人竞价十万元回收王国清最春风得意的著作《三字经》(老版本),但被他婉言谢绝了。 王国清善于的是立刀功,归属于传统技艺。王国清说,据他自己掌握到的,应用立刀手法的工匠,最少在
阜阳就他自己一人了。 王国清告知新闻记者,手工制作微刻往往宝贵,就取决于它的独一无二性,“一切一块微刻,当今世界都找不着第二个彻底一样的著作。”就算是一样的材料,一样的內容,同一位工匠所手工雕刻出去的著作,也会由于手工雕刻时的心情、技巧把握时的幅度浓淡而出現微小的不一样。 今年,王国清的微刻当选第五批
阜阳市非遗文化财产象征性新项目名册,现阶段他已经积极主动申请省部级非遗文化财产。 王国清说,近期就提前准备挤时间和家人一起到市历史博物馆去,把这方面新进行的《兰亭集序》捐助出来,让大量人掌握
阜阳的微刻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