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青春建功新时代 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

青春建功新时代 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0年10月01日 03:10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安徽蚌埠墙体广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日前,2020年省“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评选结果揭晓,全省共有50名优秀青年获此殊荣(每类10人)。我市的王卓睿(勤学上进类)、王夫北(扶贫助困类)、卢陈莉(崇德守信类)、黄俊(崇德守信类)4人入选。据悉,自今年2月份起,团市委采取层层推选的方式启动“向上向善好青年”推荐评选活动,通过评审,最终确定32名市级“向上向善好青年”,并推荐优秀代表参加全省评选活动。本期《生活专刊》带我们认识其中的几位典型代表,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以期影响带动更多青年向上向善,争当新时代好青年。


 扶贫助困好青年 ——

王夫北:提升扶贫质效带领村民致富

抓班子带队伍、找穷根寻对策、动真情办实事……下派5年多来,作为砀山县朱楼镇陈寨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夫北扑下身子、埋头苦干,真心为老百姓干实事,不但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而且顺利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的扶贫目标,完成了从一名气象部门技术干部到扶贫干部的华丽蜕变。

2014年11月,当时担任市气象局办公室副主任的王夫北被选派任陈寨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8户789人,贫困发生率15%,是砀山县重点贫困村,这对王夫北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扶贫“作业”。

王夫北率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首先对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进行整改。他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建设,建成了五星级村党组织,坚持开展好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并新建了各350平方米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真正提升扶贫质效,夯实根基。

在扶贫济困方面,王夫北引导陈寨村党员杨秋菊建立了残疾人就业基地,又“嫁接”安徽农网,以残疾人就业基地为基础建设了“互联网+扶贫工厂+贫困户”模式的电商扶贫驿站,该基地成为“全国巾帼脱贫致富示范基地”,让弱势群体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此外,考虑到村里贫困户的饮水安全问题,王夫北还协调陈寨自来水厂,治理坑塘8口,新打机井30多眼,新修生产用桥30多座,彻底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问题。

经济发展没有特色是陈寨村脱贫攻坚面临的最大难题。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王夫北深入探索资源整合,采取“农户+基地+村委会”的管理模式,将循环经济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在争取省气象局资助资金40万元的基础上,又多方努力创办了“陈寨村脱贫攻坚循环经济产业园”,以无污染的循环经济为主导,新建了360千瓦光伏电站、200头肉牛养殖项目、农田小气候站、30亩水产养殖、10余亩畜禽养殖等项目也正在推进,实现畜禽、水产和农业生产立体化循环发展,项目全部建成后年收益可达百万元,还完成了500吨果蔬保鲜冷库项目基建工程。

为了不让气象灾害影响到瓜果产量,王夫北还积极落实气象信息预警广播系统,为村里安装了多功能气象信息显示屏,按时发送气象预报、农业种植及市场信息等,有效减轻了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同时,他还协调安徽农网及时发布村民购销信息,向村民推广“惠农气象”“爱上农家乐”“聚农E购”等专业服务APP,利用农业物联网项目平台,为种养殖大户和村民组长提供更为及时专业的服务,解决了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将精准扶贫、科技扶贫落到了实处。

因其扎实出色的工作表现,王夫北驻村考核年年优秀、任期考核优秀,曾获得“全省第六批优秀选派帮扶干部标兵”、“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被中国科协评选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

 崇德守信好青年——

黄俊:悉心照顾“植物人”养父无怨无悔

灵璧县向阳乡苏圩村里,有一段孝感动天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多年来,黄俊无怨无悔地伺候卧病在床的养父,精心护理、细致周到,充分彰显了“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感人事迹先后被《安徽日报》、中央电视台一套、十三套《东方时空》及《朝闻天下》等栏目报道,成为家喻户晓的孝老爱亲典范。

今年28岁的黄俊成长在特殊的家庭,她和妹妹都是“父母”收养的孩子,全家4口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用村民的话说是个“拼接”出来的家庭。

1992年,黄现杰夫妇收养了黄俊和黄梅,从此一家4口人依靠7亩薄田为生。不幸的是母亲2006年因病去世,家里为此还欠下了债务。为了偿还家中的债务和供妹妹上学,同时给年迈的父亲分担压力,正在读书的黄俊,走上了外出务工挣钱养家之路。

2016年,家里又遭受到了沉重打击。76岁的黄现杰因大面积脑梗突然晕倒,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在黄俊的精心照料下,养父慢慢可以坐上轮椅。可好景不长,不久,黄现杰突然病情加重,成为卧床不起的“植物人”。?

在黄现杰住院的日子里,黄俊日日夜夜来回奔波在医院和家之间。养父从医院回家以后,黄俊的工作量更大了。她每天都要为养父擦洗、换衣、熬药以及端屎倒尿,下地干活时每隔半小时都要回家照料一次。为了防止养父深夜里出意外,入睡前,黄俊总是在床前放上小闹钟,每夜起四五次。由于养父经常陷入半昏迷状态,黄俊喂水喂饭时需要不断地轻轻呼唤,每喂一口饭都要花费十多分钟,这样的场面日复一日,反复上演。

除了在家是一位孝女,黄俊还是一名具有社会担当的优秀青年。春节过后,黄俊得知突然出现的疫情,心里焦急万分,她在照顾好常年卧床不起的养父同时,积极来到村疫情防控指挥部。连续多天,她拿起一摞宣传单、一叠排查表,挨家挨户散发宣传单,逐门逐户填写排查登记表,并宣传新冠肺炎预防的相关知识。几天的时间走遍96户人家。此外,她还率先到村口疫情防控劝返点协助工作,耐心细致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劝导人员“非必须不出入”,受到当地居民的好评。

 勤学上进好青年——

王卓睿:勇斗病魔奋力拼搏谱写励志赞歌

4年前,一股爱的暖流在市第一小学3个校区涌动,该校师生为身患重病的学生王卓睿进行捐款,后来这位大男孩也没有辜负大家的爱心,最终战胜病魔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2016年,王卓睿在11岁那年遇到了人生中的一道坎,他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爸爸妈妈带他去了北京,从此王卓睿踏上了北上求医之路。在治疗过程中,无论是一次次的扎针还是骨穿他没有滴一滴眼泪,甚至是最痛苦的骨髓活检王卓睿也是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长达数月的治疗中,虽然和检查与输液作伴,王卓睿并没有浪费空暇时间,他总是捧起书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有时两只手臂都输液没有办法看书,他就数药液的滴数计算药液的滴速。治疗结束后,王卓睿把落下的课也学完了,周围的医生护士都为他乐观的精神和好学的态度所感动。

出院后由于经常要检查,王卓睿选择休学了一年。然而在这一年时间内,早上背古诗,上午做作业,练练字,读读书,一年中背完了唐诗三百首和读完四大名著。在学习上他一刻也没有松懈。用王卓睿自己的话说,他不能白白地浪费这一年的时光,他和同学们一样正常学习,只不过他的课堂在家里。老师是他学生也是他,这句肺腑之言让人感动不已。

进入市十一中后,爸爸妈妈很担心王卓睿,一来担心他的身体能不能吃得消,二来担心他的学习跟不上,但是王卓睿很快用实际行动打消了父母的顾虑。在初中学习中,他学习高效方法得当,根据各科的特点有计划不拖拉地来安排学习。有一次学习中,在《木兰诗》中的“木兰不用尚书郎”,因为对人教社的注释“尚书郎为尚书省的官员”有疑义。王卓睿翻阅历史书籍,最终找到“尚书省”最初得名于南朝宋,而花木兰是北魏人,北魏皇始元年才仿照魏晋立尚书台,置三十六曹。虽说“尚书台”与“尚书省”只是叫法的不同,但足以说明课本的注释是不严谨的,这些都体现了他善于钻研、敢于质疑的学习精神。

经过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王卓睿收获了丰硕的学习成果,他门门科目优秀,每次考试均是全年级第一,而且综合素质较高,经常参加作文比赛、写字赛、辩论赛,一份又一份荣誉接踵而来。2015年3月在拂晓报社“成长乐园杯”小记者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15年12月在安徽省第二届“育才杯”读书征文大赛中获三等奖;2018年6月获宿州市“新时代好少年”暨“十佳美德少年”荣誉称号。2018年8月,其参加省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在“梦想号”航母航行赛中获中学男子组一等奖;2019年5月获“宿州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