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贵州人民出版社邀请省内外知名学者、教授点校、整理、编辑出版的“贵州古近代名人日记丛刊(第一批)”,自出版上市以来,因其较高的文献性学术性,颇受学界关注,贵州文献版图再扩展。
“贵州古近代名人日记丛刊”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其收录作品主要有两部分:一是黔籍文人撰写日记,包含黔人在黔地和外地撰写的日记;二是外籍文人在黔地撰写日记,在兼顾文学性鉴赏性的同时,全面呈现黔人的日常生活和黔地的地方性知识。第一批作品共5辑。
第一辑《黔游日记》《台荡日记》选录《徐霞客游记》中的《黔游日记一》《黔游日记二》及《滇游日记》折返回贵州部分。3篇文章详细描述了徐霞客到达贵州之后的经历,较为全面反映了当时贵州历史地理、人文风貌、经济发展情况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而《台荡日记》则是曾任浙闽总督的杨文骢在天台山和雁荡山游览时所写。
第二辑为《蟫香馆使黔日记》,作者严修是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这是他出任贵州学政期间撰写的日记。该日记文字起于光绪二十年(1894)九月十六日,迄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闰三月九日,共3年半时间,约30万言。该日记对于研究清末民初教育史、社会史、交通史、学术史,尤其是对于研究清末民初贵州的教育、文化、政治、经济、交通和风俗等,提供了具体可靠的史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第三辑含《北上日记》《辛丑日记》两册。《北上日记》为贵阳人钱衡所撰,是一部记录其赴京朝考历程的日记。作者于同治十二年(1873)冬从贵阳赴京应试,历时71天,途经5省与京兆,将行程逐日记录,成《北上日记》,是了解自黔赴京较直观的资料。《辛丑日记》是天津人华学澜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所撰关于主持光绪辛丑科贵州乡试的记录,完整记录了其赴任、乡试和返京过程,对了解科举相关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细节信息。
第四辑《铅差日记》,作者赵亨钤曾担任贵州古州(今贵州榕江)同知。作者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奉命解送京铅入京,所记“走三峡,入汉沔,涉长江,迂回运河”的历程,有着重要史料价值。
第五辑包括《丁亥入都纪程》《黔轺纪行集》《黔行日记》《归程日记》4册。《丁亥入都纪程》作者为黎庶昌,记载了光绪十三年(1887)他从遵义出发,途经重庆、四川、陕西等地的情况,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思想界的变化,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黔轺纪行集》作者蒋攸铦曾任四川总督、刑部尚书、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等职,该日记为乾隆五十七年(1792)典试贵州时所作,书中所记多为入黔及返程所见山川古迹、农村风景等。《黔行日记》《归程日记》作者刘书年因丁忧于咸丰十年(1860)由贵阳返乡,沿途遭遇水灾、盗贼、捻匪,可谓颠沛流离。二书所记内容,对考察当时社会、政治、交通、水利、军事、气候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