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日报报业集团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市界行 专题报道组日前走进祥符区刘店乡东租良村,探访该村如何通过打好 组合拳 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用心用情记录该村脱贫故事。
东租良村位于祥符区刘店乡西北部,北临黄河,下辖1个自然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有村民249户865人、耕地2600亩,有党员30名、村 两委 干部5名。该村2013年被确定为贫困村,2019年摘掉贫困村的帽子,2020年整体脱贫。11月3日上午,开封日报报业集团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市界行 专题报道组走进东租良村,通过与村干部座谈、走访农户、查看羊圈等方式,了解该村克服黄河滩区不利因素,将完善基础设施、调整种植结构、开展消费扶贫、发展小散户养殖等举措有机组合在一起,引导群众开辟出一条适合该村村情的脱贫之路的故事。
美丽整洁的东租良村文化广场。
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人居环境
11月3日上午,专题报道组一行在东租良村看到,村里的水泥路干净平坦,路灯照明设施齐全,宽阔的文化广场上各种健身器材齐全。祥符区检察院驻东租良村第一书记孙强告诉记者,东租良村位于黄河滩区,由于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东租良村里的道路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不便。2017年年底之前,该村只有一条主干道。由于主干道年久失修,村民出门基本上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到了农作物收获的季节,遇到下雨天,车辆难行、农活难干,村民苦不堪言。另外,村里没有路灯,村民夜晚出门只能用手电筒等工具照明,很不方便。
为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孙强和驻村工作队、村 两委 班子等齐心协力、不等不靠、多方联系,为改善村里的道路、照明情况以及建设文化广场等筹集资金。 2017年5月,祥符区检察院先后为村里捐助两台办公电脑和两台打印机,价值两万元;2017年12月,帮助村里顺利完成了村动力电升级改造项目。 孙强说,经过大家的努力,2018年4月,东租良村完成了村内道路2.638公里的路面硬化。随后,经过多方努力,对村里的大小街道都进行了硬化,彻底改变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局面。随着村内道路的硬化,安全饮水工作也积极推进,完成了全村自来水管网铺设和入户工作。2018年6月,人保健康开封中心支公司捐赠12000元,帮助村里安装路灯89盏,结束了村内无照明设施的历史,提升了村民出行的安全感。2018年7月,人保健康开封中心支公司协调开封市保险行业协会为该村的党建工作室捐赠了全部电子设备和3台空调设备、宣传背景墙等,总价值近5万元。祥符区委宣传部和祥符区公安局为该村捐赠1台立式空调、全套办公家具、档案柜等物品。
路修好了,路灯装上了,该村又建设了高标准的文化广场。广场建成后,该村还在广场上增加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移风易俗的内容,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目前,全村的道路、路灯、水电、机井等基础设施都已经得到了提升和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为村民的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强介绍说。
村民靠养羊脱贫致富。
改善种植结构 消费扶贫促增收
以前,东租良村主要种植小麦、花生、玉米、棉花等农作物,为提高村民的收入,该村 两委 班子、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引导村民改善种植结构 种植西瓜、红薯、胡萝卜等经济作物。经过考察并积极联系市农科所、安林红薯专业合作社,为农户讲解种植知识,引导农户种植西瓜、红薯等,还免费为贫困户发放西瓜种子、红薯苗等。
开封文投集团驻东租良村工作队队长陈喜军告诉记者,该工作队2019年6月进驻东租良村后,积极投入到驻村帮扶工作中。工作中,驻村工作队结合乡、村两级干部,充分调动农民自主脱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脱贫观念,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同时,想方设法帮助农户和贫困户实现增收。开封文投集团积极参与帮扶,与村 两委 班子等积极谋划养殖、林业种植等产业帮扶项目,并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
今年10月29日,开封文投集团组织党员干部赶到东租良村,共认购红薯6500公斤、面粉1000多公斤,并及时将 爱心助农 消费扶贫 款交到东租良村干部手中,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将农作物变现,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省了时间,有效促进了村民增收。 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系开封文投集团,到村里针对少年儿童、老党员、退役军人等开展帮扶慰问活动,还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举办公益演出等,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陈喜军说。
专题报道组一行在采访开封文投集团驻东租良村工作队队长陈喜军。
念好养羊 致富经 走好脱贫致富路
为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该村积极实施产业脱贫行动,打造致富支撑点。该村念好养羊 致富经 ,带领村民走好脱贫致富路。依托农牧公司养殖优势,采取 企业+贫困户 模式,贫困户可以将用到户增收资金购买的良种羊在家散养,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2018年,该村结合群众意愿,采取分散养殖的方式,为46户贫困户每户提供4只母羊,并为这些母羊买了保险、为贫困户提供养羊技术指导等。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村养羊户每户平均年存栏量在20只左右,不光使农户脱了贫,还让他们的腰包鼓了起来。
当天上午,专题报道组一行首先赶到了该村养羊户鲁国明家。当时已接近11时,鲁国明和老伴儿正在院子里剥玉米,他家羊圈里的羊吃着草料,不时发出咩咩的叫声。看到专题报道组一行来到他家羊圈旁,今年76岁的鲁国明老人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家2018年从村里领了4只羊羔,他平时把羊羔当成宝贝精心喂养。 羊的品种是小尾寒羊,生长得快、繁殖得也快。为了能持续发展,羊养大了以后,我不舍得多卖,而是多留母羊。经过这几年的喂养,不包括已经卖掉的,俺家现在还有19只羊,种羊留了9只。 鲁国明老人笑着说,他平时喂羊充分利用花生秧、红薯秧等,不光节省了成本,还绿色环保。现在,他家一年差不多有两万元的收入,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离开鲁国明家,专题报道组一行又赶到该村养羊脱贫户芦义平家里,他家的羊圈更大、羊更多。在羊圈前,芦义平看着圈里的羊说,他家养了60多只羊,前不久刚卖了一部分,现在羊圈里还有20多只,而母羊有10多只。两年来,随着圈里羊只的增加,他发现光凭收集花生秧、红薯秧已经不能满足养羊的需求。 是羊圈让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现在,羊多了,收集、存放草料逐渐成了问题。为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我今年还打算种植一些牧草,这样一来,扩大养殖规模就有了草料保障。 芦义平笑着说。
当天上午,专题报道组一行从芦义平家出来去参观该村的胡萝卜、红薯地的路途中,又遇到几名骑着三轮车拉红薯秧的养羊户。经过半天的劳动,虽然他们满身尘土,但他们谈起养羊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一个个脸上都乐开了花!
陈喜军:真心、勤奋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关键
真心、勤奋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关键,现在东租良村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开封文投集团驻东租良村工作队队长陈喜军谈起自己的驻村经历,深有感触地说。
陈喜军告诉记者,他一年半前来到东租良村,面对毫不熟悉的乡村,面对从未谋面的50户188人贫困户人口,内心充满了不安和着急。为尽快熟悉情况,他和村干部结合,为全村50户贫困户画出贫困户分布图,并与驻村的同事一起,不分寒暑,一遍遍地走访、一遍遍地熟悉,迅速了解村情户情。如今,他对每家每户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拉近了与贫困户村民的距离,为扶贫工作开展带来了便利。他走到村里,乡亲们还没走到跟前就会亲切地问: 陈队长,吃没有 每每听到村民关心的话语,他的内心充满了温暖和幸福。
现在,他已经融入了这个村庄,并发自肺腑地爱上了这个村庄。 这里有我们付出的汗水,看到贫困村民脱贫后的笑脸,我们也非常欣慰。要想做好扶贫工作,唯有俯下身子,用真心和勤奋去干才行。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中,我们将继续为东租良村的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陈喜军说。
扶贫路上 授人以渔才是硬道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东租良村采访的过程中,已脱贫的农户要么在羊圈里喂羊,要么在用三轮车拉着红薯秧、花生秧往家里赶。他们忙碌的身影、脸上洋溢的微笑、劳动留下的满身尘土,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源于他们手里有 渔 养羊。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该村村民在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和村 两委 干部的引导下,不等不靠,掌握养羊的技能,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新生活。正如脱贫户高凤莲所说: 不干咋弄,要想脱贫,全凭自己去奋斗。不奋斗,永远都不会幸福!
扶贫路上,授人以渔才是硬道理。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不光要有政策扶持,还需要贫困户自己能干、愿意干、会干。东租良村就是紧紧抓住这一点,培养村民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并帮助他们谋划大局、交给他们养羊的技能。这就相当于 授人以渔 ,这样的扶贫方式才能真正拔掉 穷根 ,才能保证贫困户不再返贫,才能建设幸福新农村!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