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贵阳开阳县:黄土地上“合”聚变

贵阳开阳县:黄土地上“合”聚变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0年12月02日 10:12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贵州毕节墙体广告

11月18日上午,初冬暖阳洒满大地。在开阳县楠木渡镇蔬菜保供基地,白色大棚列阵排开,一眼望不到边。大棚里,村民早已上工,抠种、拌种、撒种、覆土,一片繁忙景象。


俯瞰开阳县楠木渡镇蔬菜保供基地。

弯子组村民高应琴正在拌种,手法娴熟。 力度要合适,水不能乱加,咱这种出来的蔬菜可是要发往粤港澳大湾区的。 言语间,是满满的认真劲儿和自豪感。

作为贵阳市国土面积最大的农业县,开阳县是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 主战场 。在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中,当地紧扣 八要素 ,在观念上思变,以契合新时代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乘势而上;在发展方式上思变,联合龙头企业,站在 巨人的肩上 ,登高望远,加速超车;在利益联结上思变,让村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地方得发展,实现多赢。

打破传统、因地制宜、协同出击,一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路逐步铺开,且越走越宽;一场 我命由我不由天 的决胜之战高潮迭起,引发黄土地上 合 聚变。

整合资源 抱团发展

外出打工16年,今年,高应琴决定不再出去了。

在家门口基地干,不走了。 简单的几个字,却是来之不易。从农民到打工人,再到农业产业工人,高应琴兜兜转转用了近20年。

1993年,高应琴从开阳县宅吉乡嫁到楠木渡镇弯子组。刚刚燃起美好新生活的期待,被现实上了一课。 田地种的都是水稻,但这里缺水啊,又没水池,靠天吃饭,每年都指着老天下雨抽水打田。

最恼火的一年,天干到五六月间还不下雨,村民眼睁睁错过了水稻播种的季节。没办法,村里临时给每家发玉米种,让大家改种成玉米。 家里五六口人吃饭,农村又是各年管各年,种玉米换回的收入,只能勉强糊口,日子哪里能好? 高应琴说。

既然种水稻、玉米没啥指望,要不改种其他附加值高点的作物? 肩上有压力,高应琴思路灵活, 娘家那边一直种烤烟,效益还不错,干脆我也试试 。简单和家人合计后,高应琴把家里的8亩田地一次性全部种上了烤烟。

愿望虽美,但事与愿违。烤烟种植后,如何销出去成了大难题。 开一天一晚的车把炕干的烟叶拉到外省去卖,还是不成。没办法,最后烂在了家里,一部分拿来当柴烧了。 高应琴说。

无奈之下,高应琴和丈夫选择了放弃,从此开始了带着孩子外出打工的生涯。从一天30元的建筑小工干起,起早贪黑,高应琴经常在深夜觉得有些不甘。

2019年,楠木渡镇要建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的消息传到了高应琴耳里。 这么多年都是 单打独斗 ,现在要把大家的土地搞到一起种蔬菜,靠谱吗? 高应琴心里有些疑惑。

产业经济账、务工就业账、长远收入账 在镇、村干部的反复动员下,将信将疑的高应琴还是将规划范围内涉及到的6亩田流转了出来。

今年4月,随着蔬菜基地大棚建设全部完成,在其他村民的带动下,高应琴主动到基地上起了班。科学化生产、现代化管理、订单式销售、技术人员手把手全程指导 初到基地的高应琴,看到眼前的一幕幕景象,感觉心里一下子有底了。

自那以后,高应琴每天安排好家里的事情后,早早地到基地报到。翻土、撒种、移栽、除草、施肥 只要有活,她都抢着干。

年纪大了,外面的体力活吃不消了,很早就想回家。现在好了,土地流转有收入,在家门口的基地上班,每天上班有工资,年底分红还有进账,种什么、怎么卖都不用担心,安安稳稳做好分内事,一年下来妥妥收入两万以上,小康生活没问题! 高应琴说。

楠木渡镇村民张安荣写下自己的心愿。

因地制宜 一体布局

挖掉 小田坎 ,建起蔬菜大棚 聚宝盆 ,楠木渡镇并不盲目。

楠木渡镇是开阳北大门的农业大镇,拥有全县最多的500亩以上坝区,在种植历史、交通条件、土壤富硒等方面也有诸多优势。以农村产业革命为抓手,结合全县产业规划、区位条件、专家建议等多重因素,最终形成了楠木渡镇 一核一带两走廊 的产业布局规划,推动 粮、油、烟、猪 等传统农业产业朝着 瓜、果、茶、蔬 现代高效农业转型升级,扎扎实实助农增收。 楠木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毓飞说。

借助龙头 攀高枝 。以引入龙头企业建设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为切入点,以500亩以上坝区为依托,大力推动发展设施农业,重点围绕 设施蔬菜+食用菌 主导产业实现突破。目前,全镇蔬菜年种植1.5万亩,年产量4.8万吨,食用菌种植1000万棒,占全县的14.3%。

依托大户 强特色 。围绕蔬菜、水果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通过转包、出租、置换、转让、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2.4万亩用于发展皇帝柑、蜂糖李、猕猴桃等特色农业产业。目前,全镇共新建猕猴桃种植基地2个,面积约1000亩;皇帝柑基地2个,面积800余亩;茶叶基地2个,面积约2000亩;种植蜂糖李及青脆李8000余亩。

这些产业项目采取企业代建、合作社示范等模式运营,通过 攀高枝 找大户 等方式,增强普通农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性、主动性,带动他们用勤劳双手端起脱贫致富的 金饭碗 。 杨毓飞说。

楠木渡镇的变化,只是开阳县整体布局中的一环。目前,开阳县正以农村产业革命的纵深推进为契机,围绕 蔬菜、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生猪 等主导特色优势产业,精心布局一盘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式、裂变式发展的 大棋 。

以 促进产业精准选择 为着力点,县里成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领导小组,各产业专班结合辖区内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素质、政策扶植、市场导向以及区位、海拔、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深入开展科学调研,最终绘制完成全县农业产业布局图和作战图,因地制宜制定 四带一园 产业布局的发展规划,引领带动农业产业裂变发展。 开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洪说。

四带一园 产业布局围绕 茶、果、蔬、药、猪 五大产业展开,着力在开阳县分别打造永温 冯三 楠木渡 宅吉10万亩精品蔬菜产业带、县城 南龙 毛云 龙岗10万亩精品茶叶产业带、县城 花梨 龙水 米坪10万亩精品水果产业带、南江 龙岗 高寨 毛云10万亩精品中药材产业带,以及100万头规模的现代生猪产业园,为推进全域生产规模化、基地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打下基础。

按照计划,为加速推进 四带一园 产业布局,开阳县2020年今冬明春拟打造种植示范点62个,生猪示范场9个。目前,62个种植示范点共计引进农业企业25家,完成土地流转30970亩;生猪示范场已建成投产3个。

开阳县楠木渡镇群众在蔬菜保供基地劳作。

龙头起舞 产业兴旺

唤醒沉寂土地,绽放产业之花,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

在开阳县,引进贵阳农投集团助力农村产业革命纵深推进,是提高产业革命 成色 的强劲动力之一。

流转土地8293亩,涉及4个乡镇、10个村、3862户农户,累计销售蔬菜577.46万斤、销售金额726.1万元 这组数字,是贵阳农投集团旗下贵阳市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建设运营开阳县8000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的最新数据。

开阳园区是全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中面积最大的,去年4月1日开工建设。项目按照发展设施化、建设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细化、运营市场化原则建设和运营,通过设施农业实现蔬菜长年生产、持续供应,纵深推进农业产业革命。 贵阳市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开阳园区副总经理向鹏程说。

龙头企业入驻,如何发挥好 龙头、龙身、龙尾 的互补优势? 龙头企业+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 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是核心 秘诀 。

在此模式下,龙头企业一方面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基地建设、制定生产计划、提供技术支持、打通产销渠道。另一方面,与当地合作社密切合作,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户到基地务工,支付相应管理费用促进合作社良性运转和发展。同时,引导农户发挥资源优势,以土地流转、入股、务工等形式,享受基地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 红利 。

企业直接与合作社签订协议,高效组织了生产用工,解决了管理难题,合作社获得了发展动力,农户也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向鹏程说。仅2020年,公司支付合作社管理费210万元左右、支付种植工人劳务工资超1200万元。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稳定持续。针对这样的难题,开阳县政府和企业也下足了功夫,探索出 承包权保底分红+经营权阶梯分红+所有权固定分红+劳务收入 的利益联结方式,确保龙头带动发挥 合 聚变效应,催生发展致富动能。

以1户农户流转2亩土地用于保供基地建设,家庭成员中1人参与务工保守计算,每户每年至少可实现增收12000元以上。 楠木渡镇副镇长索良炫说, 事实上,真实的数据不止于此。

楠木渡镇付家湾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安荣是开阳楠木渡蔬菜基地园区的固定工人之一。中年失女、双亲瘫痪、丈夫生病,生活的重担曾让她心灰意冷,万幸的是,家门口的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为她带来了亮光和转机。

能借的钱都借了,最难的时候,经济来源终于有了着落。在基地上班,做些手上活儿,也能顾得上家里,勤快点,算下来一年能有个两万多元的收入,日子会慢慢好起来。 张安荣说。

经过仔细测算,开阳园区务工农户年平均收益在20000元左右,高的能达到30000元以上。相比基地入驻前,农户收入普遍实现了翻番。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