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墙体广告 英国有关介入伊拉克战争的调查报告6日正式发布,认定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及其指导的工党政府自觉跟随美国收兵伊拉克,没有经过审慎思索,以片面的情报判别刻意引导战争言论,忽视战争可能带来大量平民伤亡的风险。
被这一报告“盖棺定论”的布莱尔辩称,他当时做出跟随美国收兵伊拉克的决议出于“好心”,完整从英国国度利益动身。
不选战争选项先选动武
2009年,时任英国首相戈登·布朗拜托设立伊拉克战争独立调查委员会,任命约翰·奇尔科特为委员会主席,着手就英军为何参战、如何参战,以及战后重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展开调查。历时7年后,独立调查委员会发布这份长达260万字、三倍于《圣经》篇幅的报告。
让不少英国反战人士绝望的是,奇尔科特在报告中没有明白认定英国收兵伊拉克属于“非法”,仅以为布莱尔政府当时做出介入伊拉克战争决议的程序“远没有到达令人称心的水平”。
奇尔科特对英国下议院议员表示,英国入侵伊拉克并非“万不得已”的选择。
报告说:“英国在解除(伊拉克)武装的战争选项还没有全部扫除前就选择入侵伊拉克,军事行动在当时并非最后的选项。”
报告还披露了布莱尔与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的书信记载,证明外界先前猜想,即布莱尔早在2002年就曾经着手把英国推向收兵之路。其中一封信中,布莱尔对布什说:“无论发作什么,我都在你身边。”
布莱尔的一名助手通知独立调查委员会,他和另一名助手曾倡议布莱尔把“无论如何”的措词删除,但布莱尔没有遵从倡议。
路透社报道,一些批判人士先前责备当时的英国政府对华盛顿百依百顺。对此,布莱尔事后还向独立调查委员会予以承认,称本人“不会、也没有(向美国政府)开过‘空白支票’”。